English

腾中预购“悍马”,是炒作还是合作

2009-06-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丽君 我有话说

6月3日,通用汽车公司与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就战略收购通用旗下著名越野车品牌“悍马”达成谅解备忘录。如果最终交易获得批准,“腾中重工”将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家抄底美国整车资产的中国企业。

腾中重工是伯乐还是黑马?这场预收购是哗众取宠的炒作还是互利双赢的合作?

腾中重工是伯乐还是黑马

悍马是上世纪70年代为美国军方设计的高性能多用途汽车。1992年民用版问世后,悍马在世界越野车品牌中堪称霸主。然而,悍马越野车今年以来的销售却一直低迷,前四个月总共卖出4019辆,同比下降67%。

覆巢之下,通过破产保护的通用汽车公司不得不放弃非核心的悍马等4大汽车品牌。让人吃惊的是,收购悍马的竟是中国一匹非汽车制造领域的黑马――腾中重工。

“腾中重工哪儿冒出来的?”不仅绝大多数外国人没听过这个名字,就是四川人也对其知之甚少。美国媒体将其称作“东方伯乐”,收购给这家民营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做了一次成功的品牌推广。

据记者了解,腾中重工注册成立于2005年,是四川成都一家以生产重型机械设备为主的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是生产特种车辆、路桥构件、建筑机械、石化设备四大系列。自成立之日起,腾中重工就屡有重大投资收购动作,如先后收购了四川长电电力公司并改名为腾中电子有限公司、广元建筑机械集团等。目前,腾中重工正待整合甘肃兰通机械厂……

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介绍说,收购悍马绝不是心血来潮,从通用发布出售“悍马”品牌的消息起已开始着手准备,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专家论证。今年3月,通用悍马汽车首席执行官曾先后到四川成都和德阳考察投资环境和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并与腾中重工有过接触。

并购仍存诸多质疑

美国媒体报道的“悍马”收购竞标额为5亿美元上下,约合人民币34亿元,而腾中重工注册资金只有3亿元,2008年产值不过15.7亿元。收购方财力与收购额差距如此悬殊,并购交易看似天方夜谭。

媒体根据腾中重工的“大事记”,猜测其背后的关键“推手”是四川华通投资公司。今年3月悍马汽车首席执行官泰勒到四川德阳市考察时,在一次与当地政府及企业负责人的重要会议上,华通公司有关负责人李炎就坐在其右侧。舆论普遍认为,“资本运作高手”李炎是真正的后台老板,他先后通过资本运作并购了大批路桥机械、能源设备生产企业。李炎现为四川“华通系”的掌门人,包括华通控股、四川华拓实业、腾中重工、以及旭光资源等多家公司。目前,华通集团的主要股东为华尔街三巨头:美林、瑞士银行和摩根斯丹利。

腾中重工发给记者的声明中写道,在2012年前生产涵盖产品还是由通用供应。此后进一步扩大企业现有规模,为后期建厂投入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2012年建成悍马生产基地,生产中心逐渐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中国境内,并加大新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然而保证国产悍马的原汁原味与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矛盾如何解决,杨毅表示,将研发提高燃油效率的新产品。

收购合同中,附加确保全美范围内和生产、开发及悍马经销权相关的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增加了资源整合的风险。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指出,因为美国汽车产业的工资普遍偏高,而通用公司以往劳资矛盾比较突出,工会组织力量强大。亚太企业在欧美的收购失败,都与劳资关系不能很好解决有关。

蛇吞大象后能否消化

“中国汽车工业购买海外汽车品牌是情理之中的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高级研究员贾兴光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比较紧缺的资源就是品牌和技术,而通用要出售一些品牌和资产。因此,收购是你情我愿。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总经理苏晖认为,从全球来看,悍马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如果腾中重工把握得好,或许会让悍马在中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

然而,在全球并购日益盛行的今天,品牌收购和资金的重组很容易成就一个企业,也很容易毁掉一个品牌。截至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并无十分成功的案例。上汽收购“双龙”和“罗孚”的烂摊子,至今都未能摆脱其后遗症。

与当年联想收购美国IBM个人电脑不同,腾中重工尚未生产过一辆SUV,而联想本身就是做电脑的,并且在收购前占到了中国市场20%以上的份额。没有深厚汽车制造经验积累的腾中重工,能否有消化悍马的胃,是不是具备对悍马进行技术升级、大幅度提高悍马的燃油效率的能力?如果没有,又靠什么让已经日薄西山的悍马扭转颓势?

贾兴光表示,收购本身可能不是太麻烦,但是收购后如何把通用没有管理好的资产经营好,才是真正的难题。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时间短,国际化经营起步晚,在资金实力、市场渠道、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蛇吞大象后能否消化,不是“不差钱”就能解决的。

对于这次收购,许多人认为应该更为慎重。根据我国《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中方投资额一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须报商务部审批,而且相关资金汇出还需经过外管局认可。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并购是企业的自主行为,现在还只是个初步协议,离真正收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商务部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在审批项目时会依法办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