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公共财政让文化大餐“乐城乡”

2009-06-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李骁轶 我有话说

近年来,江苏省依靠较强的经济实力做支撑,通过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快公共文化设施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在文化艺术精品的软件升级上精益求精,构建了一张遍布全省的“文化服务网”,使得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人都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服务升级,“网罗”市民

在南京图书馆新馆的视障阅览室,盲人作家庄大军对各种新仪器赞不绝口。在这里,视障人士借助点显器和语音朗读软件,可以很方便地上网浏览,也可以借助放大仪读书看报。庄大军从2000册盲文书中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视障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即时通过电子邮件把2000多册电子书的书目发送到他的邮箱里。

不仅是庄大军,新场馆的建设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南京市市民赵婷说:“每个星期我都要到南京图书馆听‘智慧父母’讲座,南京图书馆开设讲座,我期期都来听,孩子刚满2岁,对如何教育孩子全家人意见不一致,幼教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文化设施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与文化和谐互动的直接体现。”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说,在江苏省,加快各类文化设施的规划与施工,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市博物馆、与原英国使馆相媲美的镇江市博物馆等,也成为当地的文化景观。据梁勇介绍,近3年,江苏省财政共投入200亿元建设此类重点文化设施。“现在,无锡市民出门步行约15分钟,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提供的服务。”无锡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赵锋告诉记者,无锡正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力争到2010年,在社区和乡村全面形成15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

遍布城乡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构成了一张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大网。数据显示,“十五”期末,江苏全省正在使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比“九五”期末增长19.96%。

文化惠民,覆盖乡村

“以往,在村子里看一场戏或一场电影都很难。”家住兴化市周庄镇边的村民小沈向记者诉说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针对这一文化难题,江苏省实施了“三送工程”,不仅及时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而且使之常态化。

据江苏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介绍,“三送工程”有具体的量化规定:一是对乡镇文化站每年赠送价值1万元图书,再由乡镇文化站流动送至村文化室,方便群众就近读书;二是为每个乡镇每年送4场戏,每场补助2000元;三是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每场补助80元,所需电影拷贝由省里集中采购并免费配送。目前,“三送工程”已经坚持了将近3年,仅放映电影就达34.3万场,观众6000多万人次。

金坛市指前镇文化站站长王海松兴奋地告诉记者,村里放电影、演小戏、文体比赛月月有,加上农家书屋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记者了解到,王海松所说的“农家书屋”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江苏文化惠农的重要举措之一,截至2008年底,通过多渠道筹资,江苏全省建成农家书屋9341家,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村村通工程也广受农民欢迎,2005至2008年,江苏省有线电视用户数量上升为全国第一,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多。

如果说“三送工程”是文化大餐,那么基层的文化公益活动则是各具特色的“土菜”。从2009年4月起,南京市投资百万元启动了系列“公益交响音乐会”高雅艺术欣赏活动,持续一年时间,每月安排一场演出,市民可免费欣赏交响乐演出和听交响乐知识讲座;江阴则把文艺节目制成菜单,让老百姓自己“点菜”,变“演什么看什么”为“点什么演什么”,老百姓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同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升级版”,江苏省目前正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的基层服务点已经覆盖全省1000多个社区和1.7万个行政村。城乡百姓在这些服务点可免费上网,享用国家、省里文化信息资源中心专门提供的优质文化资源。

亿元“买单”,文化增值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免费开放后,随着展馆面积扩大和游客成倍涌入,运行成本也成倍提高。在江苏省首批公布的174家免费开放的场馆中,成本激增是普遍现象,没有了门票收入,谁来为免费开放“买单”?

为了保证群众的文化福利不打折扣,江苏在免费开放上亮出大手笔,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补助免费开放重点单位的门票收入减少部分、运转经费增量部分以及重大维修和改陈布展等所需经费,并对免费开放效果好的地区给予奖励,税务部门也对免费开放单位明确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一年来,仅中央和省级财政就为免费开放补助近亿元。

近亿元投入,固然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人文资源作依托,更重要的是江苏省把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作为文化强省的硬指标、文化惠民的硬任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硬举措,将其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全省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这样的投入值不值?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南博免费开放后,财政投入增加20%,但是参观人数却猛增了60%,撬动效应达到1∶3,2008年来南博的观众达到65万人次。无论看社会效益,还是算经济账,免费开放都提升了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价值。”

在宿迁市,该市市委宣传部的同志给记者讲述了“一辆大篷车救活一个剧团”的故事:沭阳县淮海剧团2005年已濒临倒闭,“团里演职人员连工资都发不出”,当年11月,省里赠送了一辆文艺大篷车,2006年该剧团下农村基层演出150场,还创排了不少新剧目,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火爆的演出也为剧团吸引来了赞助商,“这就是文化的增值回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