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理论是非的镜鉴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杨哲昊
《六个“为什么”》把我们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鲜活的事例、通俗的语言,说得非常清晰、非常透彻,既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论
第一,《六个“为什么”》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普及化、通俗化的进程。借用中国哲学的概念,这个过程对于我们青年理论爱好者,也就是我们知“道”的过程。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武装青年,就必须反映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特点,必须对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有力的解释。《六个“为什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立足现实,结合实践,对这些重要问题进行通俗易懂又令人信服的解释回答。我身边一些同学经常谈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被一些困惑缠绕,如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时,感觉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深刻论述和现实不尽相符;而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时,又感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似乎有一定距离。而《六个“为什么”》的解答释疑,正好为我们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架起了理解沟通的桥梁,解决了长时间困扰我们的问题,让我们真正走进马克思主义,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二,《六个“为什么”》积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内化的过程。在谈到《共产党宣言》中有关共产主义基本原理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思考现实与实践的出发点和方法论。《六个“为什么”》对我们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的前进方向、要坚持的发展道路、要坚持的根本制度等的回答,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立场和方法,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对这几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生动具体的运用。我们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应该像《六个“为什么”》一样,把理论和现实国情、理论和自己的学习工作结合起来深入思考,深化对党的理论的认识理解,把理论的立场、方法、思维自觉内化为自己的立场、方法和思维,把理论变成我们内在的理念和行动指南,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六个“为什么”》充分展现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变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的过程。对于我们青年理论践行者,这也就是我们行“道”的过程。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目的在于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我们学习理论的落脚点在于实践。《六个“为什么”》以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表达来阐释理论,不仅有利于理论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也有利于被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青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实践活动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个“为什么”》所揭示的道理,厘清了我们心中的种种疑惑和问题,也为我们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做理论的爱好者、学习者,还应做理论的传播者、践行者,把理论播撒到祖国的广阔土地上、播撒到每个人心里,把理论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融入自己的成长进步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韩宇
学习《六个“为什么”》,对于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学习《六个“为什么”》有利于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形成优良品德、健康成长成才指明了努力方向。通过学习《六个“为什么”》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地联系新实际,总结新经验,吸收新营养,形成新成果,开拓新境界。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光辉结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占领主阵地,弘扬主旋律,引领新思潮。
第二,学习《六个“为什么”》为我们大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六个“为什么”》用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理直气壮地阐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与社会和谐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期待,成为引导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旗帜。《六个“为什么”》引导我们要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全身心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促进大学生奋发向上,精忠报国的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该书还使我们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冲破一切陈腐思想观念和僵化体制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才能让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勃勃生机。
第三,学习《六个“为什么”》为我们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基本途径。《六个“为什么”》通过从历史到现实、从中国到外国、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指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今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实践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实践既是培养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我们改造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这是一个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基层实践是我们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我们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加深对党情、国情、世情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才能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广大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刘建锋
评判一本理论著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够指导实践,能否指导好实践。《六个“为什么”》是广大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它在三个层面上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一,理清重大理论问题,统一思想,指明方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地球村”日益形成;当今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加速,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道德选择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多变性、多元化的特点。因而有些人在思想理论层面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疑问。历史与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思潮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本书深刻阐述了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有力地否定了一些不正确的,模棱两可的言论,对于包括我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人民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提供基层党建教材,深入浅出,便于应用。当前,在全国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的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一些内涵丰富、论述精辟、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思想理论读物,《六个“为什么”》正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本书紧扣思想理论界的最新动态,直面现实重大问题;解答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说理透彻;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对大学生来说,这本书视野开阔,论述道理的时候既联系当前情况又上溯历史,既结合我国的国情,又放眼世界,真正做到了全面深刻,书的字数虽少知识量却极大,思想营养丰富,非常适合我们的口味。我相信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一定会非常喜欢。可以说,这本书是基层支部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通俗读本,必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
第三,推动党员提高素养,促进实践。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青年大学生,一方面具有朝气蓬勃、善于学习、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富于创造力的特点,另一方面受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社会历史经验不丰富、对事物的判断鉴别能力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在一些错误思想影响下,面对一些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不能够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不时陷入思想的泥潭,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大学生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党中央和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学习《六个“为什么”》,有助于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助于我们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国情、世情的认识,有助于增强我们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的热情与信心,有助于我们提高辨别理论是非、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我们针对以往一些不清晰甚至错误的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社会上、与自身的各种错误思想、消极思想作斗争;有助于我们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修正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一本适合青年学生的好书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陈谦
《六个“为什么”》一书一问一答的形式便于大家接受,通俗易懂,用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通俗地回答了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
第一,《六个“为什么”》在形式上是一个创新,它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形象生动,便于领会。这本书一问世就引起青年学生的广泛关注。这说明在新形势下,青年学生有理解和认识理论问题的需求,而对于理论阐释讲解的形式,六个“为什么”无疑是一种为广大青年同学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第二,《六个“为什么”》的解答论证清晰、有力,结合历史史实特别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认识,深入浅出地论证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第三,《六个“为什么”》用鲜活生动的语言,阐述了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深奥的理论问题作了生动的解释,便于我们青年学生学习和接受。第四,《六个“为什么”》有深刻内在的逻辑性,六个问题具有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它含盖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当代中国青年人,只有对党的理论真学真信真用,才能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深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才能将个人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政治发展的进步方向统一起来,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潮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