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注国家天空 瞩望民族腾飞

2009-06-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肖海洪 李国文 徐汇东 我有话说

百年云烟弹指去,任重道远续新篇。2009年6月5日,《中国空军》杂志社和中国航空学会共同举办了“关注国家天空,瞩望民族腾飞――冯如飞行百年纪念研讨会”,军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同纪念冯如飞行百年的壮举,并就如何弘扬“冯如精神”、发展民族航空业、建设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维护国家空天安全等话题展开了一

次穿越时空的思考和瞩望。

中华民族需要发扬“冯如精神”,空天世纪的中国呼唤“现代冯如”

冯如,这位“中国航空之父”,1909年9月21日驾驶着由他设计制造的“冯如一号”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南郊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他的这次飞行,距莱特兄弟开创人类首次载人动力飞行仅仅晚了不到6年。1912年因飞行事故牺牲,享年仅29岁。短暂的生命,却给中国的天空留下闪电般的光亮。他不仅是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飞机设计家、第一个飞机制造家、第一个飞行家、第一个飞机制造企业家、第一个革命军飞机长,还是第一个认识飞机有战略价值的人。冯如以其短暂的一生,做出了非凡的伟业,他的精神品格,至今感召、启迪着后人。

作为冯如先生的同族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对冯如有着非比常人的情感,他认为,冯如作为“中国航空之父”当之无愧。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航空偶像。他说,作为伟大的爱国者、航空事业先行者的冯如,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财富是他的思想和精神。冯如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展示出一种非凡的精神品质――他怀揣航空理想和报国之志,自主创新、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不避艰险,最终献身航空。这是冯如之所以被后人所推崇和景仰的重要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航空动力学专家刘大响,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冯如当时的创举,他说:“冯如研制飞机比莱特兄弟晚了几年,但他并没有因为起步较晚就完全依赖于简单的仿制,也没有采用相对较成熟的双翼机结构,而是瞄准当时比较先进的单翼机结构。事实证明,这个选择符合飞行器技术发展的趋势,也为冯如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院士说,创新精神是“冯如精神”中对当今社会最具现实意义,最应被传承、倡导和发扬的精神之一。

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崔尔杰院士也提出,凝聚和体现于冯如及老一代航空航天人身上这种勇于追求、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进一步发扬光大,提倡自主、自立、自强是民族腾飞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早在本世纪初,冯如就提出了一系列航空强国思想,认为“吾军用利器,莫飞机若”,“倘得千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空军专家董文先说:外国人称冯如为“东方莱特”,我认为他还是“东方杜黑”。冯如虽然比杜黑晚出生几年,但两人同时期对航空发展前景有着近乎相同的敏锐观察和对飞机价值的深刻认识,这样的远见卓识,十分难能可贵。

空军专家戴旭说,“冯如是中国航空的象征,冯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冯如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应该提倡每个公民都做冯如,让每个中国人装备‘冯如精神’!”

“我们今天缅怀中国航空之父冯如100年前的人生轨迹,不仅为了纪念冯如这个传奇人物,更是要将由冯如传导张扬出的忠诚、勇敢、探索、挑战的精神意志溶入我们的血液,转化为建设强大的空中力量和民族航空工业的动力。”《中国空军》杂志主编张冀安说:“冯如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将精神和意志的根脉根植于大梦想大追求之中,才能收获大作为、大成就。我们在此时召开冯如飞行百年研讨会,回顾前人壮举,关注国家天空,就是要找回可以使我们的事业成长壮大的根脉,使我们的眼光和胸怀更加开阔的高地,同时也为航空航天领域和空中力量不断拓展的责任空间以及存在价值,寻找精神、意志、思路和行动的支点。”

斯人早已远去,但冯如“中国航空之父”的形象、思想和精神却穿透百年时空,留给今天的我们无尽的追忆和思考。

我们将面临市场和战场“两个方向的较量”,关注空天、热爱空天、建设空天成为全民责任

冯如以自己短暂的一生,奔走呼吁,陈说航空与国家振兴之利害关系,大力倡导航空救国思想,并以全部身家投入民族航空事业。他提出“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为此,特以“壮国体,挽利权”的口号作为开创航空的宗旨,号召国人共同努力,强大国家,抵御外侮。

百年之后,他的声音至今仍回荡在我们耳畔。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乔良少将认为,航空器的出现改变着这个世界,也改变着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视野。今日之世界,综合实力靠前的强国一定是航空大国。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水平、所拥有的空中军事力量的强弱,国民的航空意识,国内航空运动开展的氛围,都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国整体实力的象征。

回首百年中国航空史,前40年,旧中国依附性发展,后60年,新中国自主发展。光荣与梦想,成功与失败,一切都已成为过往。今天,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航空大国,拥有相对较完善的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拥有了一支不容轻视的国家空中力量,但是,我们与世界最先进航空水平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冯如当年研制出飞机,与莱特兄弟相比仅晚6年,而水平甚至有所超越。如果说,当年中国的航空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只是数年的话,今天,这种差距不是更小了,而是更大了。在冯如逝去百年的今天,在世界航空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中国航空依然任重而道远。

“未来,我们将面临市场和战场‘两个方向的较量’,在空中战场的对垒中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赢得军事上的胜利,而在民用航空市场的竞争中,打造一个体系完整的,不受制于人的航空制造产业,设计、生产出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全面超越对手的飞机。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提起中国航空业的未来,与会的航空专家们虽有忧虑,但充满了希望。他们一致认为,由于现代飞机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技术和投资密集型产品,未来,航空产业进步将成为国家崛起的重要一环,引领和带动中华民族的腾飞。

20世纪末,空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了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天基平台体系、空基平台体系以及逐步融合的空天一体化平台体系。这个体系及其空天领域提供的运输资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和微重力等环境资源,是信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关键性因素。如果世界上民用航空停飞一天,如果人造天基系统遭到大破坏,对人类社会的运转和正常生活将是瘫痪性打击。谈到这些,空军专家董文先不无忧虑地说:“我们国家的航空意识、空军意识、空天意识和空天世纪,这些概念在群众中比较生疏。我们国家的群众没有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群众的空军文化意识。”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是当代每位航空人的责任;关心中国航空的未来,关注国家天空、瞩望民族腾飞,则是每个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义务和责任。对此,出席研讨会的老院士们表达了殷切的祝福:“冯如当年20多岁做出不凡的成绩,我们带的博士生、硕士生也差不多这个年纪,我们应该集合社会的力量一起来做工作,鼓励年轻人多做点事,这对国家将是非常有益的。‘两个较量’是我们这代人未竟的事业,但我相信我们下一代一定能取得胜利!”

适应国家战略利益拓展和维护国家战略安全需要,确立新的空天观迫在眉睫

1909年,以冯如为代表的一批航空先驱奔走呼吁,并以自己的行动揭示和推动着航空时代的来临。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目光、心智和行动,是否如冯如一般足够敏锐,并能适应于越来越迅猛到来的时代变革?

20世纪末,空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天基平台体系、空基平台体系以及逐步融合的空天一体化平台体系。技术发达国家甚至提出,航空空间与航天空间是无缝衔接的统一领域,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空天时代”、“空天世纪”的特征,已日趋明显。

空军工程大学田安平教授说:“我们已经迈进21世纪,从社会的角度看,21世纪将是信息主导的世纪;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21世纪则是空天制胜的世纪。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个有利的空间和环境。在信息主导和空天制胜的21世纪,国家的发展将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向外拓展,一个是通过海洋向‘远’拓展,另一个是沿着空天向‘高’拓展。这其中,向‘高’拓展是无限的,因为,空天高不可测,空间无限、用途无限、价值无限。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确立适应国家发展的新空天观――包括空天利益观、空天安全观、空天价值观、空天效益观、空天战略观等基本观念。”

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永恒主题。从人类安全发展的历史看,威胁的主要方向和方式,总是随着人类认识和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而逐步变化的。在20世纪,无航空即无领空,无空防即无国防;在新世纪,无空天之防,既无领空,又无国防。

“在军事领域,空天制高点是由‘稠密大气层制高点’、‘临近空间制高点’、‘太空制高点’等多个制高点构成的战略制高点体系。‘空天’国防成为一体化的陆、海、天、电(磁)‘全维国防’的核心和枢纽。”空军专家董文先说:“纵观世界潮流,空天力量的崛起,空天力量的崛起,使威胁的方式由平面转为立体,而威胁的方向,则是先由陆地转向海洋,后由海洋转向了天空。因此,当代军事安全的重心和主要方向,已经不在陆地不在边防,也不在海洋和海防。威胁的转移,要求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点必须转移,必须把目光和关注的重点聚焦空天,确立新的空天观,加强空天安全力量的建设。空天已成为未来战争的战略制高点,谁掌握了这个战略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当前,我国面临的空中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警惕,这种和平是有可能丧失的,空中安全得不到保障。为此,乔良将军提示:“目前,以四代机、全球信息栅栏和天基系统三位一体的新空袭体系正在形成,对以三代机为主的防御体系构成巨大的压力,空天战略竞争显得更为激烈。以天基信息为支撑的现代空袭大可亡人之国,小可屈人之兵。”也许正因其如此,防止空天领域的“珍珠港事件”发生,成为当今空天领域研究专家们的重要共识之一。

“意识的觉醒,对于军队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民众也至关重要。”乔良认为,迫切需要在理论和战略思维上形成“空军情感”。“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民族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思考和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来自空天领域威胁的严峻性、维护国家空天安全的紧迫性、推进空天力量建设的必要性,确立新的空天观,赢得全社会对国家天空、对我国空天力量建设的关注和支持,这是空军发展的阳光、雨露和春风。”

面对空天世纪,未来的中国的威胁来自空中,未来安全的希望也来自空中。确立新的空天观,加强国家空中力量是我们迈向新世纪的必经之途。

抓住登高瞰下、制胜空天的历史机遇,加速空天力量建设势在必行

1911年,回国后的冯如投身辛亥革命,并荣任广东革命军飞机长。算起来,他也是中国空军第一人。冯如关于以飞机守卫港口的思想,也使得他成为最早具有空军建军及作战思想萌芽的第一人。正因为如此,在关于冯如的如潮赞誉中,有这样一句让人特别难忘――“科学之伟人,空军之豪杰。”

冯如首飞的1909年掀开中国航空史第一页,同年,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航空队。而今年,人民空军――这个以国家航空事业为根基的特殊军种也将迎来自己成立60周年纪念日。

这个特别的时空交汇点,也引发了专家、学者特殊的思考。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将军指出,今年,不仅是中国航空百年,而且也是世界军事航空百年,空中力量的建设,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空军的成长,从艰难的起飞,到不断的摸索,如今已经进入大发展时期。空军在国家安全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放眼世界军事发展潮流,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譬如,以装备而言,当前全球范围内每年的武器销售中,占金额一半的项目就是战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空中力量建设的重要性。我们要站在国家、民族和发展的角度,把目光和关注的重点聚焦空天,抓住登高瞰下、制胜空天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空天力量建设,保证国家空天利益和战略安全。

戴旭认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就是把地面化的军队变成空中化的形态,机动是部队战斗力的核心,我军的新军事变革,一定要抓住“机动”二字,很显然,地面型的军队和空中型的军队机动性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空军应该做新军事变革的“排头兵”,因为空军本身就具备这个条件和性能,天然就符合当前新军事变革的这个大趋势,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应该在行动上走在全军变革的前列,成为推动我军新军事变革取得实质性进步的一个强大的动力。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认为,推动“航空文化”的发展,对建设航空大国、空军强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说,空军的建设,离不开全民的关注和支持。他强调:“我们需要对国家天空进行深入的考量,从人类文明因天空的开发利用而更新升级的高位上,思考国家的安全与命运,标定空军的航向。”

如果说,19世纪是海洋的世纪,20世纪是航空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空天的世纪、新型的空天一体的空军的世纪。空军是空天战场的主要力量,承载着党和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厚望。中国航空事业历经百年,人民空军走过60年光辉历程,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空天时代、新的使命,人民空军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空军,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当下不能回避、必须承担起的义务和责任。

编者按:1909年9月21日,旅美华人冯如驾驶着由他设计、制造的“冯如一号”飞机,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中华民族也由此开启了中国航空史的元年。2009年5月25日,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提出,冠名冯如为“中国航空之父”当之无愧。中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今天纪念冯如,对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全社会关注空天领域建设发展的热情有着积极的意义。

新型战机歼十双机起飞。谭超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