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驼房营有个“小延安”

2009-06-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我有话说

北京东四环外将台路有个驼房营,这里因为有了一个“小延安”而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纷至沓来。

6月9日下午,68岁的李春贵老人与将府家园社区的40多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起来到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参观学习。

“以前听说过咱北京有这么一个展示中心,今天是第一次来,没想到收获特别大,很受教育。在

这儿,我们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要将他们的精神继承发扬下去。”仔细看完展览后,李春贵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在北京看延安

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自2007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中心先后免费接待来自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院校等单位参观人员13万多人次。大部分参观者看完后都表示有一份意外的收获――身在北京却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了对共产党的热爱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在这里,不仅有宝塔、窑洞等延安标志性建筑,还有延安精神、今日延安、延安民俗文化、北京知青在延安、陕北特产等五个展厅。

进入展示中心,首先看到的就是延安精神展。在这里,一千多幅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工作、生活的照片,三百多件手稿,一百多件实物,一起再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13年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展示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容和重大意义。

除日常的展览外,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还免费举办了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理论研讨活动50多次,文艺演出300多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弘扬延安精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位红色文化传播者的赤子情怀

“我是最后听讲解员说起才知道,原来这个展示中心是私人修建并免费对大家开放的。真没想到这么丰富翔实、有教育意义的资料和图片都是个人筹集而来,太不容易也太了不起了。”李春贵抓着记者的手“报料”道。

的确,这个感动和教育了十几万人的红色教育基地正是由陕西省劳模、民营企业家赵文忠投资近三千万元兴建的。

说起办这个展示中心的初衷,赵文忠这位来自延安宝塔区的农民之子带着浓重的陕北口音对记者说:“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延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了解延安,不了解那段历史,不理解延安精神,更无从谈起将延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发扬光大了。北京是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样一个大都市里办这样一个展示中心,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令赵文忠欣慰的是,展示中心自对外开放后每天络绎不绝的参观队伍是对他此举最大的肯定。当知道这个“小延安”完全出自私人之手时,不少人都对着赵文忠竖起大拇指说:“你太了不起了!”

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但实际困难也摆在赵文忠面前。要支撑这样一个非营利的公益性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赵文忠每个月要拿出36万元用于工作人员工资和水电等日常开支。

“虽然负担不轻,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而且政府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每当我看到热泪盈眶的北京老知青指着照片中的自己,看到已经反复看过展览多次的老人带着儿孙再次前来时,我心里真是热血沸腾。我干了一件别人没干的事,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赵文忠告诉记者。

下一步,赵文忠打算扩大展示中心的规模,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居住过的故居,以及八路军总部、抗日军政大学、延安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旧址原样搬到北京来。此外,还将通过制作大型沙盘,配上声光电等形式丰富展览内容,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

“我盼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这里看一看,体验一下。现在,我们已经跟朝阳区小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签订了协议,由他们定期组织学生来参观。不少大学生就是在我们这里宣誓入党的呢!”赵文忠兴奋地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