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拉伯国家缘何“冷眼旁观”伊朗大选

2009-06-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佳彬 我有话说

2009年的伊朗总统选举可谓是盛况空前,无论是创纪录的投票人数,还是选举结果公布后的大规模抗议集会,无不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不过,正当西方大国政要纷纷对此次大选进行表态,全球各大媒体对于选后骚乱“大肆”报道之时,作为伊朗近邻的广大阿拉伯国家却对此“冷眼旁观”。阿拉伯各国政府对大选结果表态谨慎,而当地媒

体除了简单陈述了大选结果之外,几乎“销声匿迹”。

其实,阿拉伯国家对于伊朗大选如此“漠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体制相对伊朗更保守,执政者不愿意对伊朗的“民主选举”评论过多,以免引火烧身。在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约旦等国家实行君主世袭制度,不存在民主选举的可能性;而像埃及、叙利亚这样世俗制国家,尽管宪法规定了总统由民选产生,但选举往往流于形式。相比而言,伊朗是该地区最为普及“西式民主”的国家,尤其是此次总统选举中出现的夫人助选、电视辩论等情况,这在阿拉伯国家是不可想像的。因此,阿拉伯国家此番集体“哑火”,就是怕引起本国反对派政治势力的“效仿”,从而威胁到自身的执政地位。

其次,阿拉伯国家政府担心本国什叶派穆斯林受伊朗大选“煽动”。目前,在阿拉伯国家执政的基本是逊尼派,而伊朗则是尊奉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历史上,两个教派间的斗争使得伊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素来不和,尤其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建立了由什叶派主导的神权制国家政体,并大规模地向外输出伊斯兰革命。这对阿拉伯国家内部的什叶派穆斯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了逊尼派的统治地位。此番,阿拉伯国家极力淡化对伊朗大选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选后的示威抗议更是“轻描淡写”,就是希望不激化本国什叶派穆斯林的情绪。一旦什叶派走上街头,无论是声援内贾德还是支持穆萨维,都有可能演变成为“反政府集会”,这是阿拉伯各国政府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第三,阿拉伯国家不希望伊朗借助总统选举扩大其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外交影响力。长期以来伊朗倚仗自身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一直谋求成为地区霸主。特别是近年来,伊朗通过其与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的特殊关系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而以“反美、反以斗士”形象示人的内贾德总统在许多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也赚足了人气。以沙特阿拉伯、埃及等为代表的阿拉伯大国对此忧心忡忡,它们不愿看到伊朗一家独大,尤其是无法容忍伊朗拥有核能力。伊朗核问题凸显之后,阿拉伯国家希望借此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力和话语权。此次大选,伊朗政府和官方媒体高调宣传,伊朗国家电视台对于4名候选人之间的6场辩论予以全程直播,以展现伊朗民主、进步的新形象,进一步提升“国家知名度”。面对伊朗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势,阿拉伯国家避而远之就不足为怪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