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乌江霸王祠

2009-06-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宁业高 我有话说

九月江淮,秋高气爽。车子一出合肥城便上了高速,簌簌乡风从窗缝袭入,顿时让人气清心怡。一路上,我们话今道古,很快便进入这次出行主题――秦朝末年,豪杰蜂起,西楚霸王项羽威慑天下,后来竟然霸也不成,王也不成,被汉军追逼乌江而自刎。好在时人后人都没冷落他,给他垒土成冢,筑室建祠。

我们此行目

的地是和县乌江霸王祠。如今交通便捷,说话间就完成了几百里行程,车入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道,一转弯即到丛林荫绕的霸王祠前。霸王祠俗称“霸王庙”,全称为“西楚霸王灵祠”,距长江约摸千米略外,其间是为茂林、农田与江岸,站立祠前可眺茫茫江波,仿佛嗅得阵阵水气,地形地貌导人思及《史记》“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故事。唐相李德裕亦曾舟舶江滨,晨登荒亭,旷然远览,慨叹“尚识舣舟之岸焉,知系马之树,望牛渚以怅然,叹乌江之不渡”。真切如见时景。据水文史料记载,长江水位等高线,秦汉时期与现在的相差甚大,乌江亭就濒临长江,当年“亭长舣船待渡”的地方应在祠下不远处。

祠堂坐山俯谷,居高临下,游人至此,景止仰止。据《和县志》记载,项羽兵败垓下,渡淮南逃而于乌江之战中惨败遂自刎于此,当即被汉将瓜分遗体,事后当地百姓就地土葬项羽残骸和血衣,是为“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李白叔父、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眼前的大祠是1992年扩建的,气象崭新,总占地面积107亩。祠内外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汉阙、衣冠冢、墓道、乌江亭等十几个古迹景点和石狮、旱船、钟、鼎、匾、碑等文物。观览大祠内外,别见汉、唐、明、清风格,诚可谓一祠荟萃千年风貌。霸王祠现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皖江经济开发区重点旅游景点,名驰中外――“新祠古貌”是霸王祠的外像特征之一。

祠内塑有一尊2.6米高的黄杨木仿青铜霸王立像,是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塑,犷悍似张飞,肃煞如钟馗。我说,项羽真像未必这般模样,他喋血江淮魂驻乌江时才虚31岁,正当风华英武之年,人们之所以如此给他绘像,大旨在突出与夸张他的拔山之力、盖世之气、雄杰之神、帅王之态。其人真像果如此,那与花貌仙姿的虞姬反差也太远了吧。此话一出,大家都哈哈笑了,祠内空气也似乎轻飘了许多。塑像上方,嵌悬横匾,书法家田原手迹“叱咤风云”四字如龙蛇飞游,仿佛当年楚汉逐鹿中原、驰战江淮之势。左右侧顾,东西山墙镶嵌有毛泽东、黄镇、贺敬之、李准、刘绍棠等诗文题书,还有赵朴初、林散之、韩美林、范曾的楹联、匾额等。赋咏项羽其人其事其祠者有孟郊、李贺、杜牧、苏舜钦、王安石、李清照、陆游等众多名家。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读项羽纪》诗云:“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虞兮!故乡三户终何在?千载乌江不洗悲。”集古今诗赋词,足成甸甸书册――“武德文治”是霸王祠的内质气度之一。

千年霸王祠在漫长史程风雨中几经毁败,几经复修,多有轶闻故事。如今流播人口的是上世纪中后期的两则段子:一是“文革”期间,在翻江倒海的红卫兵运动面前,这座“霸王灵祠”却是霸气灵气荡然无存,项羽塑像墓地被毁,仅存正殿三间与两侧厢房,一夕之间,改名挂牌,驻入乌江农业中学。二是1982年10月30日,秋高气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安徽途经巢湖,在接见地方领导时兴致勃勃吟诵起杜牧《题乌江亭》诗和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诗,当得知霸王庙被毁被占情况后,当即指示尽快复修重建,并建议把杜、王二诗刻成碑,供游人阅读比较,品尝不同意味。于是,地方政府拨专款,1985年即复建开放,1992年再行扩建――“否极泰来”是霸王祠的命运徵象之一。

霸王祠西侧碑廊大门口矗立一座碑刻,橙色大理石片叠砌的碑体中嵌漆面大理石刻十分醒目,这是毛泽东于1939年2月22日手题杜牧《题乌江亭》诗,诗云:“胜负兵家事有之,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材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首句“负”原诗为“败”,“有之”原为“不期”,次句“辱”原为“耻”,第三句“材”原为“才”。)祠内也许最能令人驻足、最能聚众议论的似乎不在于杜牧诗意的读解,而在于思悟毛泽东当年因何于日理万机之时题写本诗,并改动字词。众所周知,被毛泽东点评研究的古代帝王将相中项羽属最多最重亦最深刻者之一。毛泽东眼里的项羽虽有多重性,可题书杜诗是在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与其他反动派的最艰苦时期,他显然是期望国民多有项羽那种英勇奋斗的气概与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一点大约不为妄测,从其所改动的字词比较中足可窥旨几分。作为人,男人,军人,将军,项羽血性刚烈,人格自守。国人皆有之,汉奸何多如蛆,抗战何久八年――“生死雄杰”是霸王祠的建筑主题之一。

古谚曰“胜者为王败者贼”,如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者甚为罕见。古代宫苑殿祠建筑似有一条天规,皇帝方可舍所百间,而霸王祠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只少个半间而已,足见其魂魄在地下,灵位居高空。霸王去千年,英气存万古。其人其名其祠作为“英雄崇拜”的典型而名响古今,声闻中外。导游小组介绍旅游情况时说“来此游览的外国人以日本人居多”,在她似不经意,于我视为大谜。我窃思,在日本人那里也许是把“项羽精神”视为“武士道精神”之源来岸拜观仰来承继。我猜中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千年大祠面前,中华国人应作何观、应作何想,应当从项羽身上获取什么样积极有用的东西呢?“男人之气度”、“军人之血性”、“将士之魂魄”、“烈士之品格”?是耶非耶,见仁见智――“败亦英雄”是霸王祠的文化精神之一。

天色近晚,暮雨将至,我们带着种种体悟移步而去。蓦然回首,顿生三愿:一愿灵祠万古长存,二愿霸王精神不灭,三愿文化旅游兴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