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方精神东方人

2009-06-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张士英 我有话说

“我们的信念,就是要用自己晚年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在龙江大地上建起一座‘人民的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省的第一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走在校园,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校园的美丽: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微风吹来,阵阵扑鼻的花香。远处,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这是我们正在施工建设中的大

礼堂,9月底就要竣工投入使用了,到时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将会更加丰富”。校报郭丽君老师兴奋地对记者说。学院的实验室里,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更是展现出学校优质的教学设施。看到此情此景,让人难以想象,这样一所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近4亿元,在校学生规模超万人的大学当初却是由几名已近花甲之年从中国高等教育战线上退下来的老共产党员,在没有任何外力投入下白手起家创办的。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总资产近四亿元的民办高校,它的主人却姓“公”!

1992年,孟新、尚鹤翔、周长源、刘式勤四位从黑龙江教育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教育专家,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感召下,本着多让一个孩子接受中国高等教育,多让一个退下来的老教授继续为党的教育事业发挥余热,为终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专家提供一块相对宽松的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初衷,创办了一所不依靠国家投资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之初,他们钱无分文、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创办人靠借来的几十万元和租借来的校舍白手起家。谈起创业的艰辛,老院长孟新感慨万千:“当时我们在建筑大学租了间办公室,条件非常简陋,两张旧的办公桌是我从原来学校拿的人家淘汰不要的。尚鹤翔副校长从黑大拎来一只暖瓶,几张信纸。”吴庚恕老先生说:“创办之初,学校经费很紧张,完全靠学生的学费滚动发展,而考入东方学院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家长是倾全家之力供孩子念书,当我们收取学生的学费时感觉沉甸甸的,每当花钱时,心想着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生家长。开运动会采购打旗的竹竿,为买到价钱最便宜的,我们跑很多家商场,拿回学校时连50元打车钱都舍不得花,等学校路过的通勤车把我们捎回去,回校后错过了吃饭时间,就自己到校外小吃部买一碗面条。”回顾创业的艰辛,原东方学院总务处长杨玉斌也颇为感慨。他说:“当时学校租借三处校舍办学,学生住宿条件恶劣,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规划筹建新校区,当时学校参加新校区建设的10多个人就在糖业研究所租了两间屋子,用借来的四张旧办公桌和10把椅子办公,两个人共用一个抽屉,中午根本没有地方休息,连吃饭都成问题,要跑到很远的地方买馒头,就着白开水,对付吃一口,有时甚至连开水都供应不上。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却十分紧张繁重,早来晚走,工作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当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在学生新学期开学之前把4万平方米房子全部交工,让学生能用上崭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

这几位创业的老教授,有的是从省教育厅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有的曾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的副校长,以他们的工资待遇和取得的成就地位,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这些老教授放着清福不享,为了什么呢?原哈工大副校长、东方学院副院长周长源教授说:“我们创办东方学院决非‘下海捞钱’,也不是为‘稻粱谋’。对于我们这些有40多年的高校教龄和40多年党龄的老同志来说,虽然从教育岗位上退下来,但意犹未尽,总想为教育事业再做点什么。”因此,在创办之初他们就约定:学院的各项收入全部用于学院教育事业开支和改善办学条件,学院的全部财产(包括受赠和办学积累的)都属于学校所有的公益性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这一约定后来被写入东方学院的建校章程。而这个约定就像一个承诺,被几位创办者恪守和践行了17年。按黑龙江省政府规定,民办高校可以一次性给予创办者相当于学校资产15%的奖励,按此规定,学校的几位创办人大约可以取得6000万的个人资产。但是几位创办人集体研究后在学校党员大会上郑重宣布并承诺“无论是用政府财政还是学校收入给予奖励,我们都将全部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基金,个人分文不取,也不作为个人对学校的投资,不但我们几位创办人现在不谋取个人利益,而且今后我们的后代对东方学院的资产永远不谋取任何形式的个人所有。”此举,就等于把本该属于他们个人的千万资产奉献给了人民的事业。老院长孟新说:“虽然我们是民办高校,但民办的民字不是指私人和个体,而是人民。我们在一开始就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要用自己晚年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在龙江大地上建起一座‘人民的大学’。”

如今,黑龙江东方学院在没有任何外部投资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学费积累,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理、工、经、管、文、法六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占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4亿元,在校生的规模也已由创办之初的400人,发展为10200余人。教育部领导来学院考察后,曾感叹道:“黑龙江东方学院短短几年时间,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发展成为中等规模的高等学校,这是一个奇迹!东方学院的专家、教授所表现出的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值得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学习。”

“办就办一所让学生和家长都满意的学校!”

办人民的大学,就要让人民满意!因为是一所刚刚起步的民办高校,东方学院招收的学生分数低,基础差。“虽然这些学生的底子薄,学习主动性差,但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把孩子培养成才!尽最大努力把学校办得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老校长孟新的话掷地有声。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和反复论证,他们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即办社会之所需,补国家办学之所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在米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实习

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对于不同基础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特别是在毕业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就业需求,各专业采取补知识,补专业技能的方法,使其在具备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掌握为社会服务的一技之长;对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各专业则开设相关课程,由专门教师进行特殊训练,有的专业考研录取率达到了32%以上。原计算机学部主任王开铸老先生说:“当年,我们计算机专业招收120名学生,一年后有42名学生平均四门课不及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为这42名同学单独制定教学计划,由4名老师专门跟班学习,以培养能力为主,我们买来散装的计算机让他们动手操作,由最初组装机器到安装软件再到制作网页、网络编程,最后这42名学生都顺利毕业并找到了工作。那时,我们几位校领导每天早晨上班就挤在一个小面包车里商量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车就跑到宿舍,挨个寝室叫学生起床上课,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在课程设置上,该校突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东方学院每一个专业都根据自身专业实际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每一种培养方案都有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指标体系。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结合理论教学写出100篇13种应用文或论文;新闻专业学生入学时,根据各门专业课教学的设计,从办墙报开始,到办课外活动小组的小报,再到校报记者,每个学生必须在四年间写出60篇以上新闻及评论性稿件。对于理工科学生,学院则着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加大实验课比重,并尽量减少认识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了突出实践特色,学院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花重金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目前全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接近5000万元,其设置和现代化水平在黑龙江省内各高校教学实验设备中处于领先水平。这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外部投资,办学经费来源有限的民办院校来说是何等不易。现任院长赵奇对记者说:“这些学生一般来自农村,受教育条件的制约,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可塑性很强。关爱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我们要比公办院校付出更多的爱心、责任和精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用真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东方学院,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决不是一句空话。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答辩时间发生了冲突,学校马上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实习前即完成论文答辩;个别学生基础薄弱,实在无法完成所报考专业的学业,学院就免费为学生转到能够毕业的其他专业。对于主动退学的学生或违反校规的学生,他们慎之又慎,尽可能帮助、挽救而不是草率处理。06级计算机学部李林同学对记者说:“刚上大学时,我迷恋上了网络,经常旷课,后来课程跟不上就不想念了,但是学校并没有轻易放弃我。学部领导和辅导员老师轮流找我谈心,耐心地做我的思想工作,帮我找回自信和学习的动力。现在想想自己当初的决定真是太草率了,真不敢想象,如果当时退学了自己会怎么样?”

东方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较多。为确保每一个家庭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实施了各种助学政策。学校党委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和教职工捐资帮助困难学生缴纳部分学费;批准困难学生缓缴部分学费;给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筹措学费;设立高额奖学金,实行学习进步奖制度,其中特等奖学金相当于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从1994年到2008年,全校共有9000余人次获得奖学金和学习进步奖,其中家庭困难学生占近70%,学校共支付奖学金额820万余元。2007年以来,食品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学校又拿出303.2万元用于学生伙食补贴,有效平抑了饭菜价格,缓解了困难学生的就餐压力。这些投入,对于一所民办院校来说是何等困难。

“东方学院的毕业生都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用得好、用的住,这样的毕业生正是我们需要的。”黑龙江新洋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话代表了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的充分肯定。从建校到现在,该校14届14000多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始终处于全省高校的领先地位,多次被授予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尽管09年就业形势严峻,但到目前就业签约率已达90%以上。

“让我们的学生永远跟党走”

一个民族有没有希望,关键在教育!一个国家能不能兴旺发达,更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的民办院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给谁培养接班人?在刚刚筹建学校时,这几位有着4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就达成一致共识:办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实行民办机制的社会主义大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建立党、团、工会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并把这一指导思想写入了学校章程,从学院根本大法和组织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和教育方针政策在学院落实。

 

数控加工实训室

也许人们不会相信,在东方学院这样一所民办高校,有行政机构就有党组织存在。党组织就像东方学院的魂,为学院的发展把关定向!打铁先得自身硬,在这里,党的形象不是空的。请看:各级领导班子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执行亲属回避制,中层以上干部没有介绍一名亲属来校工作;带头不摆阔,向全校学生承诺,绝不用学费搞大吃大喝。学校对于发生违背廉政规定的人和事严惩不贷。该校的一名辅导员老师就曾因为接受学生干部的吃请而被解聘。建校以来,该校没有发生一起行贿、受贿和个人“吃回扣”现象。购置图书等数以几十万计的“提成”都如数交给学校,充实教学经费。基本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都实行公开招标。投资1.5亿多元的基本建设,在保证质量和最低价格的基础上,乙方平均让利约4%,为学校节约600余万元,没有落入个人腰包一分钱。也许人们不会相信,一所上万人的大学,每年的招待费只有区区的几千元。

在东方学院,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每个支部都是一个战斗堡垒。为了让学生无论在平时还是关键时刻都能见到党员的身影,他们实行了“党员责任区”制度。各党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根据自身的工作能力,按照他们所在的年级、专业、寝室划分责任区,尽量做到一名党员一个责任区。为使党员责任区活动不流于形式,该校制定了《党员责任区活动实施细则》、《党员责任区考评办法》等制度对责任人的条件、职责、要求以及工作内容、责任人的评比办法和考核办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部2004级学生王冰患病住院,全身肌肉无力,躺不下也走不了路,责任人徐冰、陈健和同学们轮流扶着她坐在床上,一夜没合眼。200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董奇同学患脑出血住院,在责任人牛广志的带领下,全班轮流护理,使他度过了危险期,家长从外地赶到后,感动地落了泪。责任人在关心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同学的帮助。党员春雷突然接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心急如焚,他要连夜赶回新疆,可身上只有不到100元钱,同学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凑了3000多元钱,使他得以见到了母亲最后一面。

党员责任区不仅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更把学风的好坏作为检验责任人工作的一项主要指标。学院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寝室活动,同时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开展建立“党课学习小组”、“学习互助小组”、“一帮一助学对子”、“爱心帮扶行动”等形式多样的各类课内外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党员宋丽是寝室的责任人,她为责任区制定了全寝室都得奖学金的目标,热心帮助责任区内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与他们一起学习,一对一地帮助指导。每天她都带头刻苦学习到深夜,最终她寝室的6名同学全部获得奖学金,2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其余全部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她个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院的特等奖学金。

良好的学风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精神风貌,这使得原来上网打游戏、酗酒、打架的学生少了,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主动要求进步的学生多了。学校14届毕业生离开母校时,没有损坏过一块玻璃,一把桌椅。据了解,在黑龙江东方学院,超过70%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建院到现在,作为一所规模相对较小的民办院校,已累计发展学生党员1864人。

学校这种从上之下的正气之风使学生们深受感染。在黑龙江东方学院,学生们积极踊跃报名支援西部。学校07届毕业生王东辉同学放弃了在哈尔滨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西部,如今支教期满,他申请继续留在西部任教。在他写给母校的信中这样说道:“东方学院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技能,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学校几位老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他们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品德将一直感召和激励着我。”该校毕业生邱立勇曾连续两年获得“甘肃省志愿服务金奖”,并作为大学生支援西部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2008年,作为全国民办院校的唯一代表,东方学院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想让我们不敬业都难”

在当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背景下,东方学院四位老教育家只知奉献,不求索取,始终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这种义举赢得了同仁们的广泛认可。也吸引了黑龙江省高校一大批资深专家教授聚集在东方学院,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地为学校的发展倾尽全力。老前辈的这种节俭敬业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进入东方学院工作的人。

王开铸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一直对民办院校情有独钟,当初就是因为受到东方学院四位创办人的感染,他拒绝了香港大学年薪3万元客座教授的邀请,来到东方学院挣每月200元的工资。

微生物实验室

在黑龙江东方学院工作的老领导无论职位、资历还是社会地位都远在年轻教师之上,但是他们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尊师重教的品格,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在东方学院工作的教师。建筑工程学部刘学伟老师说:“以前学校的通勤车少,有的教师需要在中途倒换通勤车,有一次下雨,学校的总务处长杨玉斌老师先下了车,站在两辆通勤车之间,为老师撑伞遮雨,自己却在伞外淋雨,这件事让我记一辈子。”

“有一次我在公寓值班,人文学部的荆主任在大半夜赶到学校,就仅仅是为了看一名学生是否夜不归寝,当时我很吃惊,看到这些老领导们已经这么大年岁了还为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想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不敬业都难。”学生处干事高文举眼里充满了对老领导的崇敬。

谈及东方学院老领导的务实精神,计算机学部的田崇瑞老师印象深刻。“去年11月份,我们学校和校外的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办学签协议,其中必须要有院长的签字。我拿着表来到院办公室,看到领导们正在开会,为了不打扰领导们开会,我就拿着协议单在门口等。这时孟新院长从旁边过来问我有什么事情,我说明了来意,他抓着我的手说,快进去,先办你们的事,他们开会不就是为了解决你们基层的问题吗?说着一把把我推到屋里,我当时感觉很不好意思,而赵奇院长马上就给我签了字,并说以后找领导有事,直接敲门就进来就可以,我们校长就是给你们办事的。学校领导这种务实的精神,使我深受触动。”

目前,东方学院有12名学生是经过田老师推荐来到该校的,其中包括他的亲妹妹。田老师说:“当时我妹妹考大学时的分数可以上很多学校,但我说你来东方吧,别指望哥哥能帮你什么忙,只是因为我身在东方,信赖东方的办学水平。”

在黑龙江东方学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每一位在东方学院工作的人都在这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下将东方当成了自己的家,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学校的精神就是这样一脉相承下来的,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用刻意提醒,全校教师都会全心全意地去做。”食品工程学部教学副主任蔡柏岩说。

黑龙江省委领导在考察完东方学院了解情况后,饱含深情的对几位创办人说:“感谢你们,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万余学子包括他们的家长都会感谢你们,今后省委对学校一定给予大力支持。”

谈及东方学院未来的发展,刚刚接任院长职务不久的赵奇教授说:“黑龙江东方学院经历17年的发展,已经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了,学校将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为重点上来。目前,我们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广泛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启动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从修订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探索构建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破解内涵发展的难题,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东方学院是老前辈们用心血培育的,他们是在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余热去实践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从来前辈手中接任东方学院院长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同时也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我来东方不是享受来了,而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在前辈们成功创业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业,凝练特色谋发展,真抓实干创一流,不辜负东方的老前辈对我的重托和厚望。”院长赵奇坚定地说。

在记者稿件完成后,东方学院几位创办人对稿件提出了很大的修改意见,但让记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提出的修改意见竟是要求把写自己事迹的那部分拿掉,他们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太微不足道,不值得宣传,应该多写学校,多写别人。他们的境界和情怀让记者更加为之感动和钦佩!

 

 

 

感人的奉献可贵的追求

几位耄耋之年的老教育家,放弃安逸的离退休生活,抱着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开辟一个新天地的朴素情怀,创造了一个让所有的共产党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奇迹:一所没有任何投资,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

它骄傲就骄傲在虽然是民办,但它的产权却姓“公”!几位创办者在创业时就立下誓言:学校的一切财产都归公,他们甘愿放弃应得产权!

它自豪就自豪在虽然他们是学校的主人,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好传统、好作风,并且让这好传统、好作风薪火相传!

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情操!这种胸怀就是真正共产党人的胸怀,这种情操就是真正共产党人的情操!

我们为这种胸怀、这种情操喝彩!

・编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