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常德建成500个村美民富示范村

2009-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特约记者 禹爱华 记者 龙军 我有话说

编 者 按

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出台已三年多了。三年来,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状况如何?成果如何?本报今天介绍湖南省常德市的做法和经验,展示了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部分成果,以期对各地新农村建设有所促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本报常德6月20日电(特约记者禹爱华记者龙军)“灵泉镇乡村旅游风景区”的牌楼,在我们驶出常德津市市区不到十分钟处迎住了我们,牌楼很新,古朴清雅又不失凝重大气,和路两旁绿野青丘图画田畴很是协调,在木制的精致路牌指引下往里走,绿荫之中的蓝瓦白墙农家特别醒目。

灵泉,湖南省常德市津市西南隅一个方圆55平方公里、人口1.2万的丘陵之乡,三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乡镇,如今却正在申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成为首个以全镇规模整体打造乡村旅游的乡镇,被湖南省旅游部门称为“湖南乡村旅游第一镇”。灵泉的变迁,是湖南省常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三年多来,常德市按照规划要求,从生产力水平和农村实际需要出发,变分散办点为连片示范,改村庄整治为镇村同治,集束式开展办点示范,渐进式推进大面普惠,顺应了城乡一体化趋势,走出了一条较低生产力水平下“产业优先、连片示范、镇村同治、整体推进、普惠扩面”的建设之路,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了局部突破。

――农民收入逆势而上,形成了持续增收的新格局。2008年,在特大冰雪灾害、历史罕见冬汛、全球金融危机、柑橘大实蝇等重大事件几碰头的情况下,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仍然达到4450元,比上年增加484元,增长12.2%,超预期目标。在常德农业发展史上首次连续五年增收300元以上,是建国以来常德市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最稳定的时期之一,形成了持续增收的新格局。

――镇村同治创出特色,探索出城乡统筹的新路子。常德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产业优先、连片示范、镇村同治、普惠扩面”的总体思路,以镇村同治示范片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办点示范和大面普惠成效显著。全市建成了鼎城灌溪、汉寿南湖、津市灵泉等二十个镇村同治示范片和500多个村美民富的示范村。

――产业经营蓬勃发展,取得了产业富民的新成就。2008年,常德市新增规模企业40家,总数达到28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2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29家,其中合作社130家,增105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建成“三品”农业基地500多万亩,新增“三品”认证62个,全国循环农业现场会在常德市召开。农民教育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全年培训农民17万人,组织了60名农村创业人才和企业老板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学习。

――公共事业加速推进,迈出了改善民生的新步伐。三年来,常德市完成村庄整建规划编制1140多个;新解决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启动37座大中型水库禁止投肥养殖,34座水质明显好转;新建户用沼气池6万口,总量达到26万口,启动大型沼气池建设57个;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76所、村级五保之家430个,农村低保人数达到12万人;新建或改建52座乡镇卫生院和846个村级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2%、参合人数 404 万。

――改革创新局部突破,步入了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积极探索了城乡产业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财政均衡覆盖的体制机制,出台了《关于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水管体制改革、土地二轮延包后续完善、农机管理体制调整、乡村低限运转等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农业保险全面铺开,农业农村发展更具活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