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倾听开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09-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户华为 我有话说

“国内一份大样本调查显示,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超过这个时间,医生就会打断病人开处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剑教授日前如此表示。“问诊19秒”或许有些绝对化,但是大医院看病存在的苦等一个甚至数个小时,而见医生诉说病情的时间短促,甚至医生头都不抬就开处方或者检查单的情况,却

是不少人亲身经历和体会过的。

“望、闻、问、切”,是古代医生看病诊疗的基本手段。随着科学进步,先进的检查仪器不断面世,医生看病越来越依赖各种仪器,但是察“颜”观“色”、询问病情、与病人进行交流仍应是医生诊疗的重要步骤。毕竟病在患者身上,哪里痛、如何不舒服,只有患者最清楚,感受最深切。何况生病的人本身就需要帮助,希望说出自身的烦恼和痛苦,渴望得到专业的建议与安慰。在这样的场合下,医生的“倾听”其实已不仅是了解和掌握病情,更为重要的是,医生的“倾听”和充分的医患交流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患者信心、期望,甚至起到某种“心理疗效”。如果医生匆匆打断患者,直接开方,不仅难以准确掌握病情、对症下药,也容易导致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大打折扣――连病情都不了解就开出处方,怎么可能治好病?

医患之间充分交流,非常重要。我们不妨看看著名医学家、资深院士裘法祖教授身上曾发生的一件“小事”。一位肚子不适的老妇人前来就诊,裘老仔细询问了病史,再让她躺下,仔细按摸检查其腹部。检查后病人紧紧握住裘法祖的手,久久不放,说:“你真是一个好医生。我去了六七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按摸过我的肚子。你是第一个为我做检查的医生。”病人因为医生按摸一下肚子,就感动不已,实在让人感慨万千。这一故事与“问诊19秒”的对比反映出当前医患交流不足、部分人员不够敬业等问题,也对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了某些启示。

不可否认,“问诊19秒”现象的出现与部分医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爱心和医德不无关系,但一味归咎于医生亦未必公允。毕竟医生也有自身的苦恼和无奈,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一上班连抬头的机会都没有,恐怕也不完全是推脱和矫情之辞。医生只肯“问诊19秒”就开处方,或许也因为其收入与开出的处方相关联。因此这里面既有大的医疗环境问题,也有医院管理的机制性问题,现有医疗体制的不完善也难辞其咎。

当前,医风医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交流沟通不够导致医患间信任缺乏是重要原因。因此,在今后的医疗体制改革中,重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是重要工作。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就医环境,而医务人员则需保持“医者仁心”,对病人多一份责任、慈爱与关怀,不再“争分夺秒”,用倾听和交流迈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一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