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母校的栽培永志不忘

2009-06-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鸿烈 我有话说

在外地生活了很多年,对故乡的思念没有停止过,甚至可以说,与日俱增。

多年后,当踏上氤氲着芳香水气的故土时,我的内心兴奋而快乐,就像是母亲的爱蓦然涌上心头,内中有难以名状的、复杂的感受。在这片日新

月异的土地上,交织着所有我熟悉或陌生的事物。我竭尽耳目所及,捕捉着眼前的、耳边的一切,而在这所有的一切中,最牵动我的或许是那此起彼伏的乡音和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走入母校――绍兴一中,一种自豪感伴随着心切与爱怜油然而生。这是我的梦想起步的地方。时迁岁移,旧时的校址已经全然变貌,新的校园坐落在了同一条街的另一端。漫步在绿草茵茵的校园,呼吸的空气中似乎也浸透着先人兴贤育才的殷殷期盼。整齐的校舍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这正是我所喜悦的。

当今,流行于中国教育界的恐怕是公办教育。殊不知,私人兴学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历世历代有目共睹的。兴办私学虽不是从孔子发轫,却在孔子手中发扬传承。不以家世、门第而论,“有教无类”,凡“自行束修以上”者,即可入门求学。由贵族把持和垄断的教育圣殿轰然坍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由是渐兴。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髓,尤其是“仁”的思想,亦作为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这里生根发芽,欣欣向荣。宋代,书院成为私学的灵魂。宋兴之初的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书院,培养了一代代经世济民之才,其势大、日久,时至今日,依然让人赞叹不已。而绍兴一中的建立,正可谓继承了这一朴实、爱民的传统。十九世纪末,我的故乡人徐树兰先生,视兴办学校为兴贤育材、正本清源之至计,积极筹措公款,又个人捐资千金,借古贡院之山会豫仓(大通学堂)创办了绍郡中西学堂,开创了绍兴近代教育的先声。这,就是我的母校的来历。这,与我内心的声音遥相呼应。

此后,在这片并不广袤的土地上,在这个略显局促的校园里,一位位名声响彻寰宇的仁人志士践行着他们爱国为民的理想。“学界泰斗”蔡元培,力挫守旧势力,改革教育,慧眼识才,大胆用人,冲破旧式书院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为绍兴一中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大胆革新、勇于追求的风貌。近代中国的民族脊梁――鲁迅先生,举斧凿,开越学,在他担任绍兴一中监学时,以充实师资队伍为途径中兴教育,驰书邀来许寿裳共同开拓这项育人事业。当这一页页的历史被翻开的时候,有一个声音在我的心中不断回荡,召引着我一生的作为。那就是作为一个渴望报效祖国的知识分子,可以且应该担负起的使命――树人。我想,我的血液里,也早已流淌了如他们那般的激情。

遥想当年在绍兴一中的读书经历,一股青春的活力洋溢于身,仿佛身处其时。那时,东北三省在“九一八”事变后落入敌手,国难当头,时局维艰。“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口号声和救亡声,响彻校园内外。当时绍兴一中的校长是我们尊敬的沈金相先生。先生深记国难,以绍兴人历来就有的卧薪尝胆的精神和才智励精图治,振兴教育,带领全校的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鼓励我们这些孩子努力学习,立志救国、报国。那份拳拳的爱国之心,日月可鉴。校园内充溢的爱国情,深深地感染并激励着我。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具有多年历史的绍兴一中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连续几届获得全省会考团体和个人总分第一,一时誉驰浙江。这些更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树立了我的学习信心。读书救国的愿望也铭刻在了我的心里,鞭策着我每天的学习。终于,1935年的那次会考,我没有辜负老师和母亲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名列榜首。

2006年,随香港有线电视的采访团,我回到了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母校。走进母校的校史陈列室,出乎意料地看到自己当年的照片竟然也展览其中。看着当年稚气未脱的小男孩形象,我喜不自胜。母校,没有忘记我。母校对我的栽培,我又怎能忘却呢?

喜闻绍兴一中多年来硕果累累,令我颇感欣慰和骄傲。绍兴一中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百年树人的理想和信念会在这里继续。衷心地祝愿我的母校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立志报国的、有用于社会的人才,为同一个教育理想而奋斗不息。

作者系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学家。巴黎大学法学博士、1954年获英国伦敦大律师衔。曾任香港树仁学院校监,现任香港树仁大学校监。历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紫荆花奖,2007年度入选感动中国人物,2008年获颁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主要著作有:《高丽问题》、《战后欧洲新制度》、《民族与国籍》、《香港的婚姻和惯用法》、《苏伊士运河的危机》等。绍兴一中1935届毕业生

绍兴一中

1897年,山阴乡绅、维新人士徐树兰捐银一千两,并筹得捐款四千余元,创办绍郡中西学堂(绍兴一中前身),奏明清廷备案,领绍兴乃至浙江近代教育之先。

绍兴一中自办学以来的一百多年,风雨与硕果同行,沧桑和凯歌同奏。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求真”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喷薄而出,走出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陈建功、胡愈之、蒋梦麟、潘家铮、金善宝、毛汉礼、许溶烈、徐扬生等成名成家者,遍布海内外。

一百年,犹白驹过隙。然而,蔡元培、鲁迅、徐锡麟,这些发光的名字将依然闪耀在一中灿烂的星辰之中,成为不竭的精神力量,继续“教育树人、教育兴国”的梦想。 

母校回望

杨叔子《读好书,做好人》

…………………2009年5月13日4版

尹韵公《蹉跎岁月的高中生活》

…………………2009年5月2日     2版

王礼恒《难忘苏州三中》

…………………2009年6月13日2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