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

2009-06-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山大学、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结合自身特点,突出实践特色,着力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着力为毕业生就业服务,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他们的做法值得肯定。

本报广州6月22日电(记者张景华、吴春燕)中山大学抓住国家在广东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机遇,为促进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软课题研究、粤港澳交流与合作、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提供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从基础研究到前沿高新技术研究的脱节”、“从关键技术到先进产品的脱节”是制约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山大学破解“两个脱节”,实现“三种结合”:即把实施应用领域创新活动的主体与客体相结合,成立“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科研特区”,调动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从事应用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挖掘企业家校友资源,设立“中山大学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增加科技成果产业化投入;实现科技创新平台与地方支柱产业的结合。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5个城市建立6个研究院,搭建公共技术创新产业化平台,创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本报长沙6月22日电(记者唐湘岳通讯员曾欢欢)6月20日,湖南大学7600余名毕业生走出校园,带着梦想奔赴祖国的各行各业。截至6月10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3.8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个百分点。

今年3月,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在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表示:“要以‘敢为人先破难题、科学发展上水平’为实践载体,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学校通过成功校友“招”回来、就业基地“立”起来、就业顾问“请”进来、自主创业“扶”起来等措施做好就业工作。目前,该校建立了600多家就业基地,100余家就业理事单位,60%的毕业生通过基地和理事单位找到工作。此外,学校加强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09届毕业生中有437人去西部就业,160人参加“村官”选拔,776人参加各省市选调。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地方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学校先后成立了“湖南大学服务地方办公室”、两型社会研究院等机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目前,已与湖南株洲、湘潭、常德等14个市(州)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上百次科技项目的实质性合作,并举办了“全国首届两型社会建设论坛”。

本报成都6月22日电(记者余长安)西南财经大学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际,重点实施“智库工程”,积极构建服务社会创新团队。他们组织专家深入企业、深入地方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政策建议。据不完全统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已承担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灾后恢复重建等各级课题58项,为各级政府提供调研报告、对策建议等100余份。还为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及地方政府提供管理咨询和人才培训,先后举办金融、保险、财政、管理等方面的培训21期,讲座65场,受益人数超过万人。

面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西南财经大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服务西部,并通过学生就业创业社团构建就业自我服务机制、全真“校园实践”平台,还建设194个“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参观体验、假期实习”四位一体的校外实习基地,设立700万元创业基金,打造学生“自主创业”平台,使今年的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个百分点。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