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山代有才人出 春色一点万般新

2009-06-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可谓满园春色、美不胜收,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幅、高于GDP增长速度――

文化市场全面拓展、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化,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各地文化企业在完善现代企业用人制度中,用市场机制吸引人才,依靠优秀人才拓展市场,人才聚集效应不断显现,极大

增强了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人才,承载着文化企业发展的希望,成为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和文化企业做强做大的“王牌”,助推着文化产业昂然直上。

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文化产业人才聚集效应逐渐显现

今年1月至5月,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新闻出版总产值增长势头良好达30%,销售增长20%;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创作数量稳定增长,1至5月份,电影创作达到160部,电影票房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40.3%。

5月,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落下帷幕,总成交额和观众规模双双刷新历史纪录。4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了300多家中外企业,现场成交额近10亿元。

回顾去年,文化产业也呈现着繁花似锦的景象:仅以电影产业为例,去年我国电影以406部的产量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也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中国文化产业在十年里,走过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凭借什么在短短十年间创此佳绩?唯有人才。只有人才,才能成为塑造中国国家文化形象的不竭动力;只有人才,才能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动力。

截至2008年,北京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超90万人;在上海,目前已有授牌创意产业园70余家,入驻创意型企业3000余家;在深圳,各类影视制作机构超60家,动画制作机构达200多家,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动漫人才,并且拥有一支2万多人工业设计队伍……

不拘一格、百花齐放――

文化企业依靠优秀人才拓展市场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渐渐明晰。各地文化企业解放思想,理顺生产关系,依靠领军人物,占领文化制高点,采用灵活的人才机制实现“华丽转身”。

接力出版社成立于1990年。尽管位于欠发达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但先后出版的《中外少年》《鸡皮疙瘩》《淘气包马小跳》等少儿读物深为青少年喜爱,有15种图书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有近400种图书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奖项。2007年,接力出版社在南宁市挂牌成立有限公司,拥有1.86亿元资产,是建社之初的105倍。

这些被誉为“接力现象”的背后,秘诀之一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2001年,作家出版社副社长白冰受命到接力出版社出任总编辑。白冰,这位上世纪80年代把米兰・昆德拉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人,率先将畅销书理念移植到少儿图书领域,打造了少儿文学原创“第一书”、销量达1600万册的《淘气包马小跳》,使该社少儿图书年销售码洋由3000万元提升至1.53亿元。

广揽人才、打造品牌已成为文化出版企业的第一理念。

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周百义说:“出版业转制需要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有文化情怀的出版企业家队伍和一批有专业素质和市场眼光的业务团队。”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飞深有同感,企业上市以来,设立人才培训资金,建立优秀人才库,选送人才海外进修,邀请专家培训员工,把钱花在人才培养上是为企业“造血”。

天地广阔、后继有人――

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批文化、出版、传媒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

建立以绩效工资为主的多元分配制度,拉开收入差距形成适当竞争,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职工终身制,实行全员劳动聘用制,优秀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进而激发了内容创新的活力。

主营收入1.7亿元,税前利润1700万元,净资产8000多万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去年荣登中国文化企业30强榜首。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城市推出演出展览15000余场次,海外主流社会观众超过3000万人次;创建中演票务通,开创国内文化票务在线管理和销售之先例,已成为国内票务市场知名品牌……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表示,企业在发展演艺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发衍生了培训、票务、经纪等相关业务。“这些产品不断创新与突破,得益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在文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中,人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演艺领域的推进,原有文化事业单位相继转制,成立了如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歌剧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杂技有限公司等文艺演出公司。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名牌的文化产品,就很难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影响力。真正做强做大文化企业,离不开原创,也离不开经典,原创和经典都需要对于人才灵感的激发。

(记者璩静据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