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职业教育何时走出招生困境

2009-06-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中国的职业教育从未像今天这般举足轻重――

5月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宣布,2009年中职招生规模将再增50万,达到860万的历史新高。

高速运行的职业教育快车以跨越历史的态势呼啸而来:2003-2008年,中央财政已累计为职业教育投入专项资金约100亿元,超过3000万的中职、技校、高职在校生实实在在地撑起了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

突破性的发展为中国职业教育引来了世界的关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另一个数字显得分外刺眼――北京,技工学校8000名额招不满。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究竟怎样?职业教育的魅力如何提升?当职业教育前进的脚步势不可挡时,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思考正当其时。

职业教育一种无奈的选择?

“中职招生困难确实存在”,细数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喜人成就后,王继平坦然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个困难不是今天才存在,一直都有”,王继平认为,这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所至,“客气地说是二流教育,不客气地干脆说是末流教育,在人们眼中,职业教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事实确实印证了王继平无奈的感叹。西安一所中职校长,这几年因为招生困难头疼不已,“分数高的、家里有钱或有权的都上普高了,中职招来的学生大都素质差一些,家里也没有各方面支持。这样的学生学校不好管理,分配到企业人家也不是特别满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现在每年就为了达到教育局分给中职的招生名额,学校想尽各种办法,非常难。”

“国家出台了那么多举措和优惠政策,职业教育发展还差什么?”21世纪教育研究院此前对“职业教育魅力”展开专题调查,结果显示,50%左右的网友认为就读职业学校让人瞧不起,就业工作地位较低;近25%的网友表示,职教是“在升学竞争中被淘汰学生的最后落脚点”,是“不得已才会进入学习的地方”。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

职业教育缘何魅力不足?

“再不努力,就让你上职业学校!”现实中,这是许多家长、教师对学生不听话的严正警告,他们自然地认为,上职业学校不是“好出路”。有的孩子因为兴趣选择了职业学校,他们的家长却羞于提起,以为面子上不好看。而在台湾教育圈里,职业教育曾被戏称为“别人孩子的教育”。

“前者是文化观念的表现,后者是社会心理的反应”,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分析指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高,涉及社会观念、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和教育体系等多方面因素。”

几位年逾四十的中职毕业生的态度更是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蒋乃平感慨不已,他们都曾很优秀,都是以非常好的成绩考入了中职,如今,他们的孩子都将初中毕业,他们再次做出一致的选择――不接受职业教育。原因很简单,这些年,他们不断转岗,不断丢掉饭碗。蒋乃平说,曾经有项调查,结果显示接受完职业教育的学生专业对口率不超过30%。

观念的问题影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选择,而职业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其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则削弱了它的自身魅力。

从外部原因看,余祖光认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高的直接原因是直接创造财富的一线劳动者的经济财富和社会待遇不高,社会保障程度低。学生家长、职业教育管理者、教师、企业界人士也都认为这是导致人们不愿接受职业教育的首要原因,即不愿当工人。

而从内部因素看,整个教育结构重心偏高与就业结构相矛盾,造成社会忽视一线劳动者培养,也导致个体不愿选择处于薄弱状况的职业教育环境。“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照抄照搬高等教育那套。”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战略咨询专家陈宇直率地说,职业教育原本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但实际情况却是,“中职中专希望升格为高职高专,高职高专希望升格为本科,甚至211名校。有多少学校真正希望成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基地?”

办学方向的迷失导致了办学质量的缺损,专家指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与职业教育本身质量不高密切相关。全球著名的“海外职业训练协会”在《中国职业能力开发政策》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职业教育目前存在四大不足:一是将职业教育视为“二流教育”;二是职业教育与职业训练的管理体制缺乏统一;三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关系不密切;四是拥有职业训练资格的教师严重欠缺。

而在现实中,家长的考虑更具体。“现在每月挣500,没关系,问题是10年后能不能挣到1000元。”事实上,“现在挣800,过10年没准连800都挣不着了。”希望孩子的收入不断提高是家长最基本的要求。但蒋乃平认为,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并不能很好地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得到可持续发展。据悉,目前我国高职生升本科的比例仅为5%,“家长和学生认为上职业院校就是一种终结性教育,没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与此同时,积蓄已久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充分发展。教育部门内部、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教育部门与行业之间,没有理顺的种种关系,造成投入失衡,相互独立,各成体系,管理存在矛盾,行业联系割裂。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直言,上述问题导致两大严重后果:一是职业教育资源缺乏与资源分散并存,政策缺位与政出多门并存,投入不足与多头领导并存;二是职业院校与行业关系松散,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表现为大批人没事干,大批事没人干。

职业教育光彩如何焕发?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关键在哪儿?余祖光认为,关键是大力弘扬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文明特征的职业教育文化,努力实践有中国特色和尊重一切劳动的职业教育文化。并从体系优化上根据终身教育与培训的要求,搭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但他同时表示,“行政推进是必要条件,却代替不了扎扎实实的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学校专业和师资的专业化水平,满足部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技术业务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他认为,职业教育增强吸引力就要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专业群基础能力建设,以优化整体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为重。

怎样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看到未来和希望?蒋乃平表示,职业教育第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二要为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必须满足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让‘科学发展观’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的教育必须为学生的首次就业服务,而且为他以后的再择业、转岗和晋升服务。”余祖光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对学生个人提供继续学习的便利而不是障碍,职业教育要做好高职与本科的衔接,“而这种衔接不一定是同一专业的衔接”。

对于管理体制的问题,俞仲文直言,“必须动大手术!”他建议调整教育部与劳动就业保障部门的业务范围,将劳动部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业务归并为教育部门统一管理;设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委员会,以此强化行业对职业教育管理的介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邢辉也建议,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建立各部门统筹协调的有效机制。

针对当前相对单一的政府办学、学校化的办学模式,有关专家表示,应鼓励、企业办学,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指出,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举办的具有吸引力的教育,需要改变现有单一的“教育局办学”模式,降低办学门槛,使办学主体多元,促进企业办学,促进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与此同时,专家们大声疾呼,各地职业教育面向全国招生,尤其是面向农村招生。“北京的职业教育面临什么问题?招不到学生,大量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空置。”专家为此建议,打破全国劳动力市场壁垒,一方面使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将有助于解决城市对优秀技能型劳动力的强烈需求。而这也将是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