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注农民工子女

2009-06-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卢有泉 我有话说

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前几年曾有不少争论,有关部门也做出过相应的政策性调整,极大地保障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权利。时隔几年,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情况如何,他们的生存、学习现状究竟怎样,这是许多有识之士最为关心的问题。

徐玲女士生活于南国某经济发达城市,长期在当地的小学执教,她的不少学生正

是农民工子弟。所以,这次她用一部叫《流动的花朵》的长篇小说描述当下农民工子女的校园生存状态,无疑为我们了解这方面情况提供了一部“信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说服力。

小说被冠以“校园励志”的名号,既是作家创作的主题取向,也是评论家的共识。小说的故事大概是:王弟和姐姐王花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一座美丽富饶的江南城市。他们的生活是异常窘迫的。在学校、在社会,他们曾遭受过个别人的白眼,甚至欺辱,也曾被视为城市的累赘、社会的不安定因子。但面对生存的种种艰辛,姐弟俩从不气馁,毕竟,城市对外来人员有着巨大的包容心,当地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绝大多数城市人对他们是宽容的、友善的。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怀、周围人的友好,让王弟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从心底生发出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小说正是通过王弟的成长历程,激励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励志”的题旨非常明确。

回眸近几年的文坛创作,对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关注很少,《流动的花朵》可谓是当下文坛添补题材空白之作。

《流动的花朵》主人公王弟,这位农民工子女的典型形象,其成长历程、生活轨迹,几乎都与国家的相关政策密切相关。假若没有教育公平、没有惠农政策和和谐社会建设,王弟的人生道路恐怕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将王弟放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广阔背景中,从总体到细部深入全面地予以观照,从而成功地塑造了这一新形势下农民工子女的形象。

小说是叙事文学,但同样需要以情动人。《流动的花朵》感人、耐读,正是因为作品中的人和事浸透了作者的情感。在书的《后记》中,作者告诉我们:“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和王弟生活在一起,我忧愁着他的忧愁,快乐着他的快乐。王弟,果真是生活中存在的,只不过他的名字不一定叫王弟。”这是作者进入创作期的角色投入。也许正因为职业的缘故,作者的投入才那样深、那样专,以致在创作中往往不能跳出教师的角色,去站在作家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分析、评判生活。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多种多样,但这部小说最主要的手法是心理刻画。比如王弟的自卑、倔强、坚毅……他的独特的心路历程正是他性格完善的过程。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形象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在我们面前的。一部小说成功与否,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这部小说人物众多,且都处于成长过程,性格的发展和不确定性最难把握,而作者正是通过每个人成长中心路历程的准确描述,来塑造形象突出个性的。因而,作品中众多的人物形象每一个几乎都具有典型性,这是非常难得的,足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流动的花朵》徐玲著希望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