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点滴现识见

2009-06-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乃康 我有话说

我相信,对每个熟悉刘明清的朋友来说,《从愤青到思想家》的出版,是一件既令人欣慰又期盼很久的事。这不仅因为若干年来,刘明清作为曾经的一个作者,多年来一直干着为人做嫁衣的差事――帮朋友们一个个地出书,以至成为了一个颇有成就的出版家。

《从愤青到思想家》,收集了他多年来的散文、杂文等若干篇文章。

其中,既有不少写于上个世纪末的时事杂评,又有近年来写出的有关社会、文化、经济、道德等诸方面的文章,纵览全书,其视野之开阔,涉猎之广泛令人惊讶。

《从愤青到思想家》,既是本书的书名,也是其中的一篇文章。书中用凝练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王小波作品的分析,虽然只有一两千文字,但见地之深,胜过万语千言。作者由此发出的感悟,能让人联想许多。我宁愿相信,刘明清对王小波作品的分析,也是他对自己心路历程的疏理。因为对一个思考者来说,从笔下流出的文字,无疑是他心灵的展示和思绪的灵动。

而《沉默的大多数》则通过沈从文、丁玲等文人的做人原则和人生际遇,分析了从“文革”到当下人世间的一种“普遍的不得已”的生存状态。文章之妙,贵在言简意赅,见微知著。刘明清显然熟谙这个道理。他分别列举了沈从文、丁玲和张中行等人的不同遭遇后,用事实告诉人们:人生的许多不得已,有时未必不是福。

相对于《从愤青到思想家》和《沉默的大多数》的沉重、深刻来讲,年轻的朋友们可能更喜欢像《半梦半醒》那一类的文章。尤其是在由张爱玲著作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倾城之恋》正在热播的当下。明清对张爱玲的研究之深,在这本集子中似乎体现得并不充分。很多年前,明清是和海子等同一个时代的诗人,到了现在,尽管光阴荏苒,他给我的印象一如多年以前,以至于我时常开玩笑地说他“小资”。现在看了明清的文字,我依然坚持原来的看法,对有些人来讲,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不能等同的,一如明清多年不变的潇洒;而诗意更无须刻意追寻,它只需要一点点真诚,一点点感动,一点点深刻。

《从愤青到思想家》刘明清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