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持续升温的“海西效应”

2009-06-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顾学松 高建进 我有话说

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5年,始终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呼应,有支持、有助推、有参与、有融入。特别是国务院出台支持海西发展的意见之后,海西热正在给福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走在八闽大地上,时时刻刻都能让我们感受持续升温的“海西效应”:先行先试的各项举措不断出台,海西发展的势头更扎实更迅猛。

国家政策热

从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至今,海西在它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都得到国家的强力助推,及各部委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这是海西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004年11月,福建出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时值国家各部门加紧制订“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国家发改委首先明确表态:支持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尽可能将海西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建设规划纳入全国交通发展规划。

原建设部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年》中,把海峡西岸城镇群列入全国优先支持发展的八大城镇群之一。国家林业局将海峡西岸列为全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区域、国家林业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在三明市开展全国唯一的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国家旅游局将海峡两岸旅游区列为全国12个重点旅游区之首,支持海峡西岸联合东岸,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时至2005年10月,“海峡西岸”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写入中央文件。次年3月,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特别是,国务院此前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之后,作为海西发展重要内涵的先行先试的各项政策措施,更是密集出台:国家质检总局5月18日发布《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海西论坛更名为海峡论坛,国家20多个部委成为论坛主办单位……

福建省副省长兼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志南介绍:“目前已有56个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与福建签署了相关协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奠定了坚实的项目基础、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

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先后到福建考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今年5月8日到10日,温家宝总理到福建考察,调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极大关怀、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正是海西政策热的直接体现。

周边接轨热

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消息,在浙粤赣各界引发热议。温州市政府近日召开常务会议,主题就是加大对接海西的力度和对台贸易的措施;赣州市近日专门出台推进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作方案。

福建充分发挥港口聚集的辐射效应,加快建设连接跨省行政区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王永军说:“依托相继建成的福厦、龙厦和厦深铁路,厦门港将实现功能前移,为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开辟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加快建设,给福建与周边省区提供了科学发展的共同平台,海西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为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祥健认为融入全局的战略思路打通了福建的“山门”。

2003年以来,温州市已有3000多家企业在福建宁德落户,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在福鼎,温州商人还参与开发福鼎工业园区、文渡工业集中区等。

文化交流热

五月的阳光,洒满了激情的音符。举世瞩目的首届海峡论坛16日至22日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同时举行。

8000多位台湾各界人士特别是台湾基层民众积极参与,大陆各省、区、市有关部门组团赴会。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台办等部门共同主办的这场经济文化交流盛会,正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大平台。

福建以祖地文化为源头,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为主题,广泛开展对台文化交流,增加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伴随着海西建设加快推进,闽台文化交流不断升温,写下了多个“突破”纪录:在全国最早招收台湾学生。目前,已有厦门大学等9所大学招收台生;率先在台湾岛内大型场馆举办文艺公演,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培训;率先建设国家级专业涉台博物馆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一批文化交流基地……

有关专家认为,闽台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不断创新,有利于增强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了解,增进两岸同胞的共识,加深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促进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的建设和发扬;有利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