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序诗集《沧桑》

2009-06-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隆滨 我有话说

对诗词,我懂得很少,但确是个爱好者。人的一生,会碰到许多困难、曲折。这时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有无这种支持,后果是很不相同的。我始终认为,优秀的诗词,特别是革命伟人毛主席、朱老总、陈毅元帅的诗词,是帮助我们战胜困难、险阻,迎来春色的重要精神力量。

周述舜是我的老战友,在新中国六十华诞前

夕,要我为他的《沧桑》诗集作序。老友托付,只好勉为其难。他的洋洋大作,相当一部分是畅游全国各地,有感而作。

周述舜去重庆的白公馆,瞻仰烈士遗迹,写下了三篇感人的诗篇。

1948年重庆地下党由于叛徒的告密,遭到了破坏,不少我地下党人如江姐等,被敌人关入监狱。川西地下党当即派地下组织成员,大举增援川东、重庆。1948年底,周述舜和另外两个同志被派往重庆从事地下工作――学生运动,分在重庆的三个区。述舜分在南岸区,在学运中遭到敌人追捕,后转移到泸州。

周述舜有这样的经历,解放后去重庆拜谒烈士墓,拜谒这些在黎明之前死去的先烈们,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述舜在诗中歌颂烈士的忠贞和坚韧:“刑具/可敲断懦夫的背脊/却敲不破/你齿缝里的秘密/”“在那撕心裂肺的痛苦里/光芒四射的信仰/高昂着头”。他还吟唱道:“一束束鲜花/像你灿然的微笑/那花上的晶莹/莫不是你/晶莹的泪滴”。是的,烈士们虽然看不到新中国的诞生,却听到了反动王朝崩溃前的四面楚歌,因此流下了欣慰之泪。当然烈士们也有遗憾,《江姐》不是唱道:“回首平生无憾事,只恨不能亲身把新社会来建造。”社会主义新中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我们这些后辈只有继承先烈遗志,把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好,才对得起在天的英灵。

周述舜去井冈山、延安,拜访两个老根据地,也留下了诗篇。井冈山地势险要,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军粮要从山下往山上运。随着红军的扩大,必须储备粮食,毛主席和朱老总发动了战士挑粮运动,并亲自运粮。“毛主席背粮上山”、“朱德扁担”的故事传为美谈。述舜战友在井冈山瞻仰了“井冈山朱总司令挑粮处”。当时山路难走,从山下到山上茨坪的五十多里路,天亮出发,要到天黑才能返回。因此述舜在诗中写道:“挥汗如雨淋山路/山路更比天梯长”“松涛高唱红军曲/挑走太阳挑月亮”(挑粮一整天,可以看到日出日落和月出月落)。接着周述舜又从挑粮想到国家和人民的前途:“挑走月亮挑太阳/驾雾钻云心亮堂/左肩挑走民苦难/右肩挑出国富强”。

六十年前成立的新中国,是无数先辈一肩一肩、一枪一枪争得的。中国今天可算初步国富民强了。我国能派采购团去欧美采购,我国人民能一批又一批的去巴黎、纽约、台湾参观旅游。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后辈们常思索这些,会得出许多有益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结论。

在延安,周述舜站在杨家岭毛主席旧居前。一排排窑洞令他浮想联翩。他仿佛看到伟人挥笔写下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等。他仿佛看到统帅指挥千军万马,决战于千里之外。于是他写下了:“一排窑洞似见彻夜灯明/巨人挥毫刻出篇篇雄文”“一排窑洞似闻纸烟飘馨/巨人巧思奇出万马千军”,最后他又像看到中国革命胜利的前景,写道:“一排窑洞/好像又黑又长的历史隧道/伟人亲率中华儿女/冲出迎接耀眼光明”。全诗充满了对革命伟人的崇敬之情。

四川是邓小平、刘伯承同志的故乡。四川人民,特别是重庆人民,重庆地下党永远怀念刘邓大军。是刘邓大军从贵州打到重庆,渡江解放了重庆。当时重庆流行一首歌曲:“一个浪头高来一个浪头低/人声马喊看到大重庆”。“解放军渡江来到海棠溪口/艄公们高高兴兴喝了四两酒/显一显好身手”。“老婆婆听说儿子回来了/连忙拄着拐棍往前跑/两眶子眼泪满脸子笑/孩子你长大了”。

周述舜想到刘邓大军,想到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满怀感激之情,写下了两首颂歌:“打下河山半壁/经营西部一方/非凡胆略挽迷航/荣辱几番节亮//冷对横眉四害/热心俯首黎民/创新理论切国情/拨乱兴邦雄圣”。

是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后又为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分切合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正是在这个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拨乱反正,振兴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即将超过日本,雄踞世界第二位。六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周述舜是四川泸州人。他的诗篇相当一部分是对家乡的思念。他吟唱:

“故乡是影子/无论异国他乡/总是紧紧相随”“故乡就是母亲/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魂牵梦绕生养恩”。他还用旧体诗歌颂了泸州这个历史名城。他回忆了泸州飘香的桂圆林和酒香满天的老窖。随着笔锋一转,谈到它的历史:这里是讨伐袁世凯的重要战区,1916年朱德将军率滇军战胜过敌军;这里是刘伯承同志发动起义的地方,1926年他率部队,在著名的龙透关抗敌;这里又是红军四渡赤水之地。于是周述舜写下了:“桂园十里,张坝香飘。国窖池芳……龙透关雄史册标。讨袁处,又赤河四渡,火种延烧。”那么,今日的泸州又是什么样?“喜银鹰飞起”(泸州修建了飞机场)“巨轮出海”(三峡大坝建成,泸州可通大轮船)“铁龙长啸,炉火冲霄――化工之城任自豪”。泸州是一片繁荣、奋力拼搏的川南重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