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坛飞出“金麻雀”

2009-06-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董一鸣 我有话说

日前,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作家网联合承办的“中国郑州・第三届金麻雀小小说节”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作者、评论家聚集中原名城郑州,签名售书、开放式讨论。小小说,这种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兴文体,如今拥有了广泛的读者群和大量的创作群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了令人瞩目的“中国小小说现象”。

此葩园中别样红

“我认为中国的小说大厦,是靠四个柱子支撑起来的,它们是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对小小说给予这样的评价。

20多年来中国的小小说从“创作现象”发展为“文体现象”再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在网络文化、时尚文化、通俗文化冲击下,小小说这一文体与时俱进,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精短简约的篇幅,出人意料的结尾,意味深长的思想内核,犹如跳动的时代音符,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文坛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小小说文体”的红火,并不是突然地从天而降,当代中国小小说的“文体现象”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小说史有着割不断的“文脉”。据专家研究,中国的小说其实在最初的萌芽时期――先秦寓言和先秦散文时代――它就是小型的。像《韩非子・守株待兔》、《庄子・庖丁解牛》等,就是用几百个字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人物的完整行为。

当代小小说直击社会万象,题材几乎无所不包。小小说的作者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离老百姓的生活是零距离的。因此,小小说置身于大众化、平民化视角,贴近现实生活,忧大众之忧,乐平民之乐,立大众之欲言,言平民之心声,表达群众的情感和理想诉求,受众非常广泛。

美国爱荷华大学世界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穆爱莉认为,小小说是顺应时代的文体,“这种文体有很深厚的内涵和意义,小小说有很多发展形式,把小小说编成小短剧,一二十分钟就可以表演,编成一个小动画片,几分钟就可以演完,它在网络、动画、手机等媒体上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一本期刊撑起“平民的艺术”

也许二十多年前,第一期《百花园》“小小说专号”面世时,郑州的编辑家们还没有彻底意识到他们启动了一种文体的倡导规范历程。1985年,《小小说选刊》这本精致的刊物出现在大众面前时,这项工程可以说已经围绕振兴小小说开始全面启动。以《百花园》、《小小说选刊》总编杨晓敏为首的编辑家们给了小小说一个准确的定义――“平民的艺术”,这既划定了小小说的服务对象,又从艺术的高度对小小说文体自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家地方性的文学期刊,能够20余年专注于一种文体,使这一文体的影响由局部扩展到全国,在当代期刊发展史上的确难能可贵。自创刊以来,《小小说选刊》与多个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了百余种小小说精选本,对小小说产品进行深加工,初步形成了集编辑出版、多渠道发行、广告策划、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小小说选刊》曾两次荣获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成为全国小小说的标志性刊物,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2001年,《小小说选刊》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近10年来,《小小说选刊》月发行量平均50万册,最高达64万册,自费订阅的读者中,青少年占70%以上,发行量多年来在全国纯文学期刊中稳居第一。20多人的杂志社,多年来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1200余万元。

20多年来,《小小说选刊》举办过上百次笔会、研讨会,设立了“终身成就奖”、“金麻雀奖”、“优秀作品奖”等奖项,先后发现、培养了遍布大江南北的当代中国小小说作家主力阵容。业界公认,《小小说选刊》在推动小小说理念的发展、作家队伍的培养提携、读者市场的引导和培育等方面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

“我最初就是在《小小说选刊》了解到小小说的。”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胡平说,“如果按自然发展的话,小小说在文坛的影响力不会有这么大。正是有杨晓敏这样的人大力推动,有庞大的作家群体,小小说比自然发展要快很多。”

郑州的文化名片

“历经时间和人群的考验,小小说已经成为我们的城市名片。”颁奖大会上,郑州市长王文超这样说。

文学期刊就像城市的标识,说到北京,人们就会想到《人民文学》;说到天津,就会想到《小说月报》;说到上海,就会想到《收获》……而提到郑州,人们则对《小小说选刊》耳熟能详。

郑州的“金麻雀奖”,被视为小小说界的“诺贝尔奖”。郑州以《小小说选刊》为龙头,还创办了小小说学会、小小说创作函授中心、小小说作家网等,被誉为全国小小说大本营,小小说给郑州带来了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影响。

“这与河南近年来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杨晓敏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形成了“花开百朵各自香”的局面,涌现出舞剧《风中少林》、动漫形象“小樱桃”、音乐大典《禅宗少林》、残疾人舞蹈《牵手》等一系列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的中原文化品牌,“这为小小说崛起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环境”。

冯骥才这样评价:“中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但是当代文化怎么建设,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把小小说作为一门特殊的文学种类和特殊的事业,把它经营起来,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新品种,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就是建设当代文化的有责任心的做法。另外还有一个有远见的做法,就是把《小小说选刊》办成了一个立足全国的刊物,评奖也叫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郑州的小小说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事情,很多作家都是从小小说入门的。20年来形成了全国性的小小说创作气候,从这个意义上讲,河南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