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白发红烛爱无疆

2009-07-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吴琳 刘勇 我有话说

蒙古族学生王刚,踢足球时摔了一跤,左臂粉碎性骨折。住院期间,一个满头白发、面色红润的老人每天送饭、喂水、洗衣服、擦身子,无微不至。病友不禁感叹:“你老爹真好!”王刚的一句回话让病友半天没有合上嘴――他说,“那是我老师!”

这位老师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邵春亮,自1986年担任民族预科班班主任,至今已

经23年,6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在他的培养下奔赴祖国各地,而他以74岁的高龄仍然坚守在这块培育民族之花的沃土上,满头的青丝已经变成白发,学生们对他的称呼也由“老爹”变成了爷爷。

“小家”服从“大家”

《电路原理》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名牌课,上课前20分钟同学们就来占座。1986年,学校突然决定,让这门课的主讲人邵春亮担任民族预科班班主任,这就意味着从此以后,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从祖国各地来的少数民族学生身上。

邵春亮有点不舍,但他还是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安排。他说: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孩子,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家。把少数民族娃娃培养成才,既是教师责任,也是国家需要。

38个活蹦乱跳的学生来了,邵春亮很快就领教到孩子们的“厉害”:晚上不睡觉,早晨不起床,穿着裤头跳迪斯科。“早晨六点跑操,晚六点到九点半自习,期中安排一次考试。”他的“约法三章”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很快便风平浪静了。因为同学们发现: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邵老师都是起得最早的一个。每天5点50分,他的声音就会像“闹钟”一样准时响起;每一次出操,他都跑在最前面。直到如今,每当晨曦初露,他一头白发在一片黑发海洋中跳动的画面,仍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同学们啊,你们只是预科生,要通过一年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进入本科,我不能让你们任何一人掉队!”多年以后,同学们终于理解了他的苦心,服气了,理解了,适应了。

“多数”服从“少数”

在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多数服从少数。邵春亮说:民族问题无小事。搞好民族教育,掌握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前提。为此,他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带班诀窍:“尊重+爱护+研究”。

建筑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库都来提回忆起刚入学时的第一个古尔邦节,“在家可以品尝鲜美大餐,在学校也就草草打发算了。谁知一大早,邵老师便打来电话,让我们到家做客。一进屋,我们都惊呆了:大盘鸡、炒烤肉、凉拌粉条,丰盛极了。后来听兄长们说,这样的宴请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每个古尔邦节邵老师家都要摆上‘流水席’,连续两天中午、晚上,轮流把几十名学生请到家里撮一顿。”

邵春亮爱生若子,对小家却疏于照顾。非典肆虐那年,维吾尔族学生库都斯・亚库夫患上重感冒,医生诊断为肺炎,同学担心他是非典不敢靠近,远在新疆的父母鞭长莫及,邵春亮连续7天陪在他身边。这期间恰好老伴病逝,可他没有对同学们透露半点风声。

9月的一个周末,他照例来到男生宿舍。忽然,几个少数民族学生拉起他就走,来到北山的新疆餐厅。他一再讲自己吃过饭了,学生们还是要了一桌菜,斟满了十大杯啤酒,师生们对视了十分钟后,学生阿齐塔开口了,“老师,您不该瞒着我们,师母走了,还有我们在。我们找不到劝您的语言,但可以听您诉说。”望着孩子们一张张英俊、稚气的脸庞,邵春亮像一个找到亲人的孩子,失声痛哭……

老师要跟上学生

“报到之前,我憧憬着大学生活,想象着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年轻活泼的女老师,可是报到那天,发现竟是一名老教授,我隐隐有一丝失望。”维吾尔族学生阿丽娅说,“到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邵老师不仅脸上总是挂着长者慈祥的微笑,而且身上总有年轻人一样的热情和活力。”

蒙古族学生白洋本向记者描述:邵老师经常是一身耐克运动衣,李宁帽,戴着周润发似的眼镜,大伙都称他是“最帅气的老爷爷”。每天上课前十分钟,是邵老师的“播报”时间。他给我们讲当天的新闻、身边发生的故事,还会聊到郭敬明、韩寒。

“作为老师,要跟上学生的步伐,不要让学生跟着我们。”邵春亮告诉记者,“所谓传道,不是单向的行为,而是双向的互动,是心和心的交流。”

十七八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面子。即使是对犯了错误的孩子,他也从不当面训斥。逢年过节,总会给他们寄贺卡。一个腼腆的女生向记者展示了邵老师写给她的贺卡:“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记者问是什么意思,女孩面色绯红,“老师是在善意地批评我求知欲不强。”女孩告诉记者,她把老师的贺卡,贴在了自己床头的墙上。

大连理工曾经评选过一次“我最欢迎的老师”,邵春亮老师以最高的票数当选。

“投入”服从“产出”

74岁,是坐着小马扎、倚在墙根下晒太阳的年龄,省里领导也多次关照学校,适当的机会让他从班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可老人仍然执拗地要求:让我把这一届孩子送走。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谁爱学生,学生就爱谁。”邵春亮说,“我舍不得离开孩子。”

一名天性活泼的女生,家里突然遭遇变故,邵老师代女孩向学校请了假,还申请了800元临时补助。谁知女孩一去不返。邵春亮发动已经毕业的学生四处寻找,发现她正在蛋糕店打工。邵春亮在电话里动情地说:“民族预科班一共有59名同学,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不允许你们任何人掉队,一切困难老爹和你共同承担!”女孩泣不成声。在她返校后,邵春亮帮她申请了补助,还找到一份兼职,解决了她的生活困难。

爱人者,人恒爱之。邵春亮的真情投入换来了丰厚的“产出”。新疆学生胡云峰,父母离异,失去了经济来源。邵春亮家成了他的家,一家人亲昵地称呼他“二胡”。有一年暑假结束,胡云峰返校,邵春亮给他联系一个从新疆到大连押运瓜车的差事,不但能省去路费,还能赚点钱。经过八天八夜长途跋涉,胡云峰一身汗渍地回来了,他高高兴兴地抱着一个比枕头还大的瓜来到邵春亮家:“老师,这是我挑的,一路当枕头枕着过来的……”瓜切开,却酸了,胡云峰哭了,邵春亮紧紧握着胡云峰的手,说:“二胡,别哭,这瓜有你的体温,酸了也是甜的。”

记者采访时,邵春亮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述从他身边出息的孩子。郭文强博士毕业后,成了新疆财经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副院长,吴庆胜2006年被授予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葛俊凤成了锡伯族第一个女博士。2008年6月25日,独山子乙烯厂副总工程师尤里斯・买买提作为奥运火炬手,在完成乌鲁木齐火炬传递任务后,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给了他。

新疆军区退休干部王凤兰充满感激地说,“我女儿从小文静,做事轻手轻脚,说话慢声细语。来到大连后,一个学生患急性肠胃炎,半夜虚脱,她背起学生,拦上一辆车就送到了医院。是邵老师的帮助,让雏鹰变成了海燕。”

邵春亮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大连市高等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然而,记者采访时,他却说,我最大的欣慰是又找到了一个真正理解我,真心实意容纳少数民族孩子的老伴,我的家又成了孩子们的大家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