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2009-07-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慎明 我有话说

党中央历来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胡锦涛同志在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不断加强,不断推进。近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

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读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把读书当成自己生活、工作乃至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对待,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日新月异、广泛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一,读书苦中有乐

有的人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总觉得会议多、工作忙,哪有时间去读书?这实际上是为不读书找借口。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战事异常紧张,但毛主席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延安的学习运动,为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全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实,我们学习的时间绝非没有。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日,每年有100多天休息时间,减少些不必要的应酬,读书时间是有的。读书主要是靠平日的习惯养成,这好比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分成时,积时成日。读书很“神圣”,但我们大可不必每每“焚香沐浴”后才开始读书。这正如有位名人所言:“苟能发奋自立”,“负薪牧豕,皆可读书”。实际上,作为领导,完全可以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与事务,以留取更多的时间给自己读书。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说没有时间学习,这是因为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有的领导干部抵挡不了种种娱乐活动的诱惑,更吃不了学习这份苦。但是,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更应深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从制度、机制上看,应该把干部能否坚持学习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聪明,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足够应付现有的工作了。言外之意,就是他可不学或少学了。事实上,我们读上几天书后可能有点圣人的感觉,但读上几年书后,愈发觉得自己是愚人了。因为相对于无穷的知识海洋来说,我们读书和获取的一点知识,不过是捡到海边沙滩上的几只小贝壳而已啊!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是我们获得知识、通向真理殿堂的阶梯。从古至今,人非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列宁有一句名言:“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须学习。”他强调:“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19世纪俄国文学家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垂老之人对刚刚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接岗的哨兵的命令。”“腹中有书气自华”、“坐拥书城,南面称王而不换”。这些,讲的都是读书的好处。在对知识的需求上,我们要永远做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更何况,当今时代国际局势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目前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各方面的任务复杂而艰巨。我们正在做着我们的前人从未做过的事业。我们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时代面前,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如何、知识储备如何、业务本领如何、承担责任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对此,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一种发奋努力学习的紧迫感!

读书苦,但苦中有乐。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宋代诗人杨万里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毛主席在去世的前一天,还看文件、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毛泽东传》逄先知、金冲及主编)。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矛盾、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读书可以为各级领导干部解忧释惑;读书也是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不读书、不提高的领导干部,是不会得到人民群众拥戴的!

二,探寻科学读书方法

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我们到书店看看,各类出版物琳琅满目。在这种情势下,应当如何读书呢?

1、读经典。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序言中说:“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我们共产党人,要想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必须要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原著,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老祖宗”的原著。毛主席读《共产党宣言》一共读了150遍。邓小平说读书不在多,关键要精,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读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才能做到不忘“老祖宗”,才能学懂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进行正确的理论创新,更加自觉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去奋斗。

2、读精品。在各种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鱼龙混杂的今天,慧眼识精品愈加重要。要把有限时间和精力用在读好书上。读一本好书获得的正确的知识就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不仅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人的各方面能力。前不久,与一位同志聊天,他说现在装帧精美的书不少,但好书不多,他主张有关机构和人士,应给全党和全社会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开出不同的书单来,供大家读书参考。我认为,此建议有道理。

3、读点平时没读过的其他类的书。人的精神生活是需要不同营养的。学者李政道提倡“越界读书”。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别人请教他所读书目,他说:“物理学方面的书我看得很少,杂七杂八的书倒看得多些。”这就是说,要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要博学之,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否则会成为知识贫乏、站立不起来的平面人。

4、探寻和掌握各种学习方法。韩愈提出“提要钩玄”法,先弄清文中要义,后生发开去。清初学者陆世仪提出“走马观花”法,先“观其大意”,选出合适书籍后再精读。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提出“放射阅读”法,从思考研究问题的圆心,向四面八方去探寻。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常用“交替学习”法。有些大家主张“比较阅读”法,把不同观点的书和文章放到一起,比较着读,孰高孰低,常常一目了然。老舍提倡“快速浏览选择记忆”法,主张“读得很快”,捡最主要的记,认为“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当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在读书中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在读书中探求规律认识

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革命政党成熟的重要基础与标志,同时也是党的干部成熟的重要基础。现在,在一些单位和干部中,不仅读书不成风气,钻研理论的风气更是淡薄。曾子在《大学》中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往往记得比较牢,但却忽视了曾子的论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这就是要认识、掌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也就是要重视掌握正确的理论。读书,是把别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间接经验的过程。读书,既要刻苦钻进去,更要善于浮出来。这也如歌德所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地球是一个有着相互联系的整体,我们认识事物需要从各个不同学科作为切入点,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未过时。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实基础扎根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块“磐石”上,就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穿透历史的迷雾,始终矢志不渝地为正确的信仰奋斗终生。否则,一遇大的政治风浪和严峻的考验,就会迷茫困惑。

四,要认真读好社会这本大书

我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就要十分重视阅读社会这本无字的大书。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间,了解他们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呼声,向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求真知、求学问。毛主席曾提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等著名论断。陈云同志也特别强调,在读书和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读书和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着力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奴隶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建设学习型社会培育良好阅读风尚⑥

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在认真读书的同时,重视阅读社会这部无字大书,并由此上升到理性认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但如果只到此为止,还仅仅是完成了学习的一半。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在于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学以致用,可以不断提高我们对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不断改进我们学习的方式、方法,并及时调整学习的内容,以使学习取得更好的成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