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赵治海:“杂交谷子之父”

2009-07-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我有话说

主持人:王斯敏

“你们研究的杂交谷子提高了谷子的产量和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加工实现了增值,这对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专程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该市农科院选育的“张杂谷”谷子新品种,并决定在全球推广“张杂谷”。

“南有袁隆平,北有赵治海”。国内谷子研究知名专家、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因研发“张杂谷”系列高产新品种的卓越成就,被人称为“杂交谷子之父”,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赵治海告诉记者,目前“张杂谷”新品种在全国11个省区推广面积已达100万亩。其中,“张杂谷5号”的产量是常规谷子的两倍,真正体现出杂交谷子的优势。

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专家考察后认为,赵治海研发的杂交谷子具有多重特性,比如它的抗逆、节水、高产和耐极端土壤状况,都是非常大的成就。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紧缺、干旱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杂交谷子的成功种植和优异表现,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51岁的赵治海198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张家口坝下农科所,从此与谷子结下不解之缘。谷子是我国的传统作物,产量低一直是困扰谷子生产的最大难题,长期亩产不足200斤。从上世纪60年代起,国家、省、市30多家科研单位就开始攻关杂交谷子,但由于难度太大都先后放弃了,赵治海却坚守至今。他回忆说:“当时,全国这个担子就放在了我们肩上,如果我们不去做,很可能再过二三十年就没有人做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放弃!”

隆冬的沙岭子滴水成冰,温室里气温却高达30多摄氏度。去雄、选穗、观察不育株……大量工作要在温室进行。赵治海常常是一身寒气进去,满头大汗出来,风一吹,头发、眉毛上便“结”满了小冰茬,感冒成了家常便饭。长期在温室里工作,赵治海患上了严重的湿毒和关节炎,皮肤痒得钻心,腿成了“天气预报员”,一变天就疼痛难忍。为了找到谷子光温敏不育材料,他在20亩试验田的数十万谷穗中,一株一株地察看、一穗一穗地比较……

功夫不负苦心人。1995年,赵治海选育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谷子光温敏不育系821,给处于困境中的谷子杂交种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2000年,他们又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1号”,并通过国家品种鉴定。继而他又向谷子繁制种高产技术和抗除草剂技术这两个高度攀登。

为了缩短科研周期,赵治海的课题组开始了候鸟般的迁徙,海南冬季育种,张家口春播育种,邢台夏播育种,新疆抗旱育种,承德抗病育种,就这样不停地穿梭往来。至今,赵治海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没有与家人团聚了。

2004年,他又选育出具有抗除草剂性能的“张杂谷2号”,解决了谷子锄草费工的世界性难题;接下来,“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号”等系列新品种先后诞生。2006年,国家一级优质米“张杂谷5号”在张家口下花园创造了亩产1320斤的高产纪录;2007年“张杂谷5号”亩产更是达到1620斤,引起全国农业科技界的轰动。2008年,杂交谷子系列新品种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等国引种成功。赵治海和他的“张杂谷”一起吸引了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杂交谷子研究就是我的战场,我要拼尽全力,打胜每场战役……”科学家的目光总是更高更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