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定信念 勇担责任

2009-07-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吴晶 我有话说

“在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有时会困惑。《六个“为什么”》为我们走出思想误区、理性看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天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会长、自动化学院硕士生刘艳丽这样对记者说。

这几天,刘艳丽正和同学们积极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组织“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忙碌着。她说,

由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捕捉了重大的具有显示性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并用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的办法加以解答,为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内容。

《六个“为什么”》自出版以来,已迅速在全国各地高校校园中“流行”起来,许多同学通过阅读和讨论,加深了对国家重大问题的理解。

广泛动员积极学习

6月5日下午,教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高校师生学习《六个“为什么”》座谈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师生代表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自此,一场关于《六个“为什么”》的热烈讨论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迅速展开:文学院支部的党员和积极分子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变迁等,进行小组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国学院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沙龙,并向每个支部发放图书;商学院召开各种形式主题班会,引导同学们建立专题学习小组。

同学们在学习后普遍表示,《六个“为什么”》一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针对性强,对于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正学习态度都有很大启示。

为了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好《六个“为什么”》,中南大学专门印发1200本学习资料,购买讲座光盘在校电视台播出。吉林大学党委要求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人手一册,先学一步,学精学透,并为各基层党委都配备了阅读资料。天津大学充分利用校园主页、办公网等网站,发布电子版本学习资料,努力实现学习资料的全员共享。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要善于把握青年学生的特点,把握时代的特征,更加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做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武装的效果。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临近期末,北京交通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进入最忙的考试复习阶段。但是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吴倬教授举办的一场讲座却吸引了众多听众,讲座涉及的《六个“为什么”》一时间成为校园热门话题。

虽然是理工科学生,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孟凡东感到当代青年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密切关注重大问题。他认为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理解六个“为什么”的内涵,才能避免被错误的观念、信息所误导,从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明确的方向和不断拼搏的动力,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刘菲认为,《六个“为什么”》不仅是对大是大非问题的回答,也可以帮我们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

中南大学经管学院学生张志强说,对《六个“为什么”》的学习让我更深刻认识到坚持当前基本经济制度是绝对正确的。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最大限度地调集人力、物力、财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利说,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六个“为什么”》既是提高自身理论水平重要的学习材料,也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很好的辅助教材。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本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的感情。

坚定信念勇担责任

7月1日,东北师范大学抓住建党88周年的契机,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开展了六个“为什么”主题的实践体验活动。优秀学生党员团队赴四平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和当地企业。

东北师范大学负责人说,通过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同学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更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富强中国的道理。通过参观企业,同学们又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伟大抉择和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许多高校在学习《六个“为什么”》的活动中做到了五个结合,即: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就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提高理论、工作水平结合起来。特别是号召青年学生结合暑期“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景发说,《六个“为什么”》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解释了我们每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人心中大是大非的问题,说得清楚,说得透彻,使广大青年学生更进一步坚定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

全国各地高校负责人表示相信,通过学习《六个“为什么”》,广大师生自觉地将学习成果和获得的精神动力转化为推动勤奋学习、创新工作、深入实践、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更加广泛和深入地走进社会、服务社会。

天津大学药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丁月旭放弃了留在北京、天津和回家乡重庆的工作机会,最终选择到云南一家中草药企业就职,再过几天就要离开母校,奔赴岗位。她说,通过学习《六个“为什么”》,我进一步懂得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期盼和要求,也更加明确了我自己的人生理想。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