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创办校外辅导站的探索与思考

2009-07-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霞林 我有话说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江苏省基层关工委在社会(校外)教育实践中的一大创造。2007年7月,江苏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后,全省各级关工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文明办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推进建设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发展到近2万个,已经取得显著

成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中关工委主任、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亲临江苏调研,并充分肯定校外辅导站是基层关工委在社会教育中的创新。南通市“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获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南通市关工委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据调查,南通、无锡、苏州昆山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举办校外辅导站,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她的优势性和生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而且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有效载体,真正成为“五老”热心、学校支持、家长欢迎、学生喜爱的一种校外教育好形式。

一、校外辅导站是加强社会(校外)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整体素质的好形式

校外辅导站是基层关工委的创造,以南通创办最早,在南通市关工委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下,成果显著。2007年5月中旬,江苏省关工委由主任带队一行六人,赴南通专题调研。同年6月29日至7月1日,江苏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省全面推开,并向中关工委报送调研报告。2007年11月,中关工委副主任闵振环专程到江苏南通调研。无锡市锡山区推广南通经验,并有许多的创新。2008年4月,江苏省关工委一行三人赴锡山区调研。2008年8月,由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关工委联合举办校外教育辅导站培训班,进一步介绍南通和锡山的经验。2008年10月,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关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意见》。

(一)校外辅导站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

学校教育的新变化,对社会、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在校生教育应该以学校为主,但是现在大礼拜、节假日较多,一年中小学生在学校190天,在社会和家庭中有160多天,所以学校教育越来越迫切需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锡山区提出做好“160工程”,是很有道理的。在校生一年有160多天回到社会,这是社会教育的主体,加上社会闲散青少年,有劣迹、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和刑满释放的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这就迫切需要城乡社区校外教育面对新情况,探索新途径。

加强广大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大规模流动,出现了诸如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就读和单亲家庭等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迫切要求解决当前存在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脱节、大课堂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脱节的问题,切实解决德育工作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

新时期的社会环境总体上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但也有不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因素,不良文化使孩子们走向歧途的问题十分突出,家长非常忧愁。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方面无论在数量上、布局上、规模上都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加强和改进校外教育,已成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大批老教师、老校长和基层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们发现许多农村孩子在漫长的暑假里,一是无课外书籍阅读,二是由于缺乏看护和约束,有的到镇上东游西荡,有的进网吧,玩游戏机,甚至染上赌博、打架斗殴的恶习。老教师、老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而激发了对青少年的关爱之心,重新燃起了从事社会教育的念头。海门市天补镇老校长沈汉超于1996年从教育岗位上退下来,就同老伴商量腾出两间生活用房办起了“清澄书屋”。“书屋飘芬芳,花香蝶自来。”每次来活动的孩子从十几人到三四十人,到一百多人。一年青少年到辅导站借阅图书的就有一千多人次。许多老教师、老干部像沈汉超一样张罗办校外辅导站,热闹非凡。正是由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要求,社会的呼吁,回乡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的热诚关爱,校外辅导站应运而生。

(二)校外辅导站的主要形式。

校外辅导站是新的教育形势发展的产物,从一开始就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总结南通、锡山、昆山、盐城、淮安的经验,总的讲要坚持立足基层、小型就地、灵活多样,大小不拘,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是社区、村举办中心辅导站。依托社区活动中心和条件较好的村文化服务中心,通过资源共享,腾出房屋,购买图书,添置文体活动器材、聘请辅导员,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校外教育活动。这种中心辅导站规模比较大,条件比较好,一般还承担本地区校外辅导站的示范、指导职能。锡山区还依托并村前的行政村,在老村所在地及较大的自然村建立校外辅导站。二是村校联办校外辅导站。由行政村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有关方面资助活动设施,学校派出联系代表,村(社区)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联合组织校外教育活动。江苏大学同镇江市丹徒区一个贫困村联办校外辅导站,效果很好。三是家庭辅导站。主要由一些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教师、老干部腾出房屋,开展校外教育辅导活动。这种形式在南通比较多,也深受家长欢迎。海安县大公镇王院小学79岁退休老校长刘振宇,5年前回到老家城东镇刘缺村,腾出自家四间房子,办起了校外辅导站,下面还设了3个分站,带动了全村60%以上的“五老”参加校外辅导站的工作,经常参加辅导站活动的有125人,他自己还花了一千元买了跑步机等,小孩子学习休息时可以让他们开展文体活动。有一次村支部奖励他一百元,他全部买了图书,有人问他,“你快80岁了,一分钱不挣,图个啥?”他说,“图的是把后代教育好!”家庭式的辅导站,由于辅导员是老教师、老干部,对孩子有深厚的感情,对校外教育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完全出于自愿办辅导站,形式又是就地、就近、方便、适宜,有利于老少互动,都会受到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欢迎。四是民营企业家出资办辅导站。民营企业家事业有成后,作为对社会的回报,出资或辟出专门的活动场所,聘请老教师当辅导员,办起校外辅导站,开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关爱活动。五是一些学校利用现有多余的教室和设备,建立校外辅导站。由退休的老教师当辅导员,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从各地发展的情况来看,多数是家庭办和村、社区办;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都在重视民生、重视文化建设,可以将村(社区)办的辅导站纳入其规划,完全有可能办成集教育、文化、科技、娱乐、体育“五位一体”的活动中心,完全可以形成以中心站、联办站、家庭辅导站为主要形式的校外教育网络,健全校外辅导站的组织结构。

(三)校外辅导站的功能和作用。

经过几年的建设,校外辅导站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显示出来,我的思考,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第一,校外辅导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校外辅导站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不是重复学校教育,而是以德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为主,辅之以一人一事的教育和困难学生、少数差生的学习辅导,体现了学校普遍性教育之外的个性化教育。

第二,校外辅导站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纽带和载体。校外辅导站好就好在扎根社会,依靠学校,联系家长,贴近学生,很自然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辅导员绝大多数是老教师、老校长,他们对孩子有爱心、有耐心、有奉献之心,还有舔犊深情,同父母对子女一样。

第三,校外辅导站是基层关工委开展工作的最好平台。普遍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使校外辅导站成为开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型课堂。有的基层关工委同志说得好,有了校外辅导站,手里有抓手,工作有奔头,心里尝甜头。

第四,校外辅导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广大中小学生,是青少年教育的主体,要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而且通过校外辅导站能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和健康向上的社会活动的熏陶。同时校外站十分注意将社会闲散青少年、问题青少年和刑释解教青少年吸纳其中,这对现实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从未成年人实际出发,区别对象、因材施教,增强校外辅导站教育的有效性

关心下一代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是主要的,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

(一)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要靠教化,但最终要靠内化。以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针对性、有效性,导致他们认知和行为的脱节。校外辅导站的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结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要牢固树立实践教育的理念。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运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教育,引人入胜。我国改革开放,在全国、全省的每个角落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成果遍地都是,村变、路变、车变、家变,衣食住行、精神面貌等等的变化,都是教材,青少年听得懂、易接受,入情、入理、入脑、入心,能感悟,效果好,使他们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中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从而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坚持普遍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相结合。既注意大多数的普遍性教育辅导,又要照顾少数群体的特殊性教育。针对青少年的不同人群,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当前,青少年大致可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是在校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生,是青少年的主要群体。校外辅导站主要的辅导对象是学校假期回家的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对他们进行校外辅导,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逐步使他们树立崇法、崇德意识,养成遵纪守法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着力增强未成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还要注意做好对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第二类是社会青少年,包括辍学生、失学生、失业青年,闲散青年,以及进城打工青年等。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违法犯罪现明相对较多,是青少年中的复杂群体。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特别是对“失学、失业、失管”的闲散青少年群体,要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第三类是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和刑释解教的青少年,包括有劣迹、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他们是青少年的特殊群体。他们接近或正处在犯罪的边缘,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犯罪或重新犯罪。校外辅导站不要歧视他们,要针对其特点,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专人结对帮教,有的放矢地释法说理,疏导劝戒,重点在于转化其思想,感化其情感,挽救其前途,使他们找准人生的轨迹。

(三)坚持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任何一种思想道德都有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什么我们的国民教育、校外教育不去吸收和运用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前不久,我们到泰州调研,靖江市城北小学开展“吟诵和践行家规家训活动”,非常生动,引人入胜,从单调的背书到说说唱唱,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勤致富、俭养廉、穷守志、富不癫”,“无私方可无畏,有国才能有家”,“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出于积累。”孩子能记牢一句话,可能终身受益。

同时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鼓励学生们奋斗、创新、争先,弘扬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要根据未成年人接受信息途径的新变化,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手段。还要注意吸收外来文化中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的、科学的成分,使之融化于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之中,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三、巩固和提高校外辅导站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几个问题

校外辅导站形式很好,能否巩固、能否持久地办下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现有的校外辅导站情况看,不少已办了三四年,最长的已办了十年,而且越办越好,从实践中使我们看到要巩固和提高校外辅导站,并使之常办常新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里要注意切实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领导,把办好校外辅导站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大举措,纳入党政领导的视野,列入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全面推进校外辅导站建设。南通市委、盐城市委、淮安市委和锡山区委都已发出通知,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校外辅导站作为村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从组织上保证了校外辅导站能够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二)校外辅导站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改进。它应以德育为主,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不断增强校外辅导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反映学业负担太重,校外辅导站究竟要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和什么样的实践?怎样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又符合校外教育的规律?怎样做到既不能重复学校教育,增加学业负担,而又使他们能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有所得?真正做到家长欢迎、学生喜爱、学校支持,使学生过一个快乐的、难忘的童年。这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希望各市、县、区关工委,各位辅导员同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校外教育的规律性,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这是校外辅导站能否持之以恒、常办常新的关键。

(三)校外辅导站要坚持下去必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在变化,过去惟一的是政府管理,现在管理是多元的,既是政府的,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的,还可以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这种治理理念的变革,催促着我们关工委一定要尽心尽职,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好。校外辅导站是校外教育、社会管理的一大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级关工委、各位辅导员同志要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使校外辅导站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去年11月,南通市关工委举办校外辅导站先进事迹巡讲活动,取得很好效果。这里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强调制度化、规范化,有的地方就搞几十条、整百条制度上墙。这是不好的。千万注意不要太繁琐,切忌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提“一站多校”,实际上是资源共享,是可以的,但要掌握好,不要校外辅导站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现有的校外辅导站必须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场所、有辅导员、有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有实践教育基地。锡山区提出各辅导站做到“三落实”(规章制度、活动计划、安全护送)、“四簿册”(点名册、活动记载簿、好人好事记载簿、家庭校外教育辅导站联系簿)。不能随便什么地方挂个牌子就是校外辅导站,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这是要不得的。

(四)校外辅导站的形式应坚持就地、小型多样的原则,并力求形成“三结合”校外教育网络。许多地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已经把校外辅导站列入建设内容,体现了整合资源和资源共享,这是好事,但是也不能排除其他形式,特别是家庭办和村校联办的,而且要逐步形成社区、村、村校联办和家庭办的教育网络。关于一些地方提出校外辅导站全覆盖的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现在有的学生没有进辅导站,而这部分学生中有的又有特殊需要关爱,包括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不要采取硬性规定,可以组织“五老”辅导员走访家庭的做法,上门辅导,与家长学生互动,面对面交流恳谈,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我认为提出全覆盖,要坚持自愿和方便学生的原则。

(五)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校外辅导的水平。校外辅导站能否办好,关键是要有一支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有较强辅导能力、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辅导员队伍。要继续动员和组织退下来的老教师、老干部,参加校外辅导站工作。各级关工委要做好组织工作,退休老教师一茬接一茬,年龄太大、力不从心的,要注意及时更替和补充,做到校外教育后继有人;要加强以老教师为主体的辅导员队伍的培训,老教师文化水平较高,很有教育经验,对孩子有深厚感情,这是优势,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青少年特点的变化,老教师位置的转换,从小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担当校外辅导员的老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学生一桶水,老师一缸水”,对校外辅导员同样应有这个要求。各位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新的知识,加强调查研究,把握青少年的新情况、新特点,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摸索社会教育的新经验新规律;辅导员队伍的构成在坚持以离退休教师为主的同时,如何同进驻社区的在职老师密切结合,同有一技之长的“五老”密切结合,同包括回乡大学生在内的志愿者队伍密切结合,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多元化,需要探索相应的组织措施。各级关工委要高度重视关心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现在他们都是尽义务,无私奉献,如何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要研究奖励、表彰以及必要的教学补助(或以奖代补)。省里下发的《意见》明确规定:每三年由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关工委联合对校外教育辅导站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一次表彰奖励。市、县(市、区)对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也要进行表彰奖励,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老教师、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我们要切实关心从事下一代辅导员工作的老教师、老干部。江苏省文明办和江苏省关工委打算一至两年举办一期校外辅导员培训班,组织大家交流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探索校外辅导站的特点和规律,使校外辅导站经久不衰,常办常新。

(作者系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