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见证亲密

2009-07-0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西黄寺清净化城金塔

北京安定门外西黄寺西侧,现在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里,藏着一件稀世珍宝――六世班禅大师的衣冠金塔,是乾隆皇帝于1782年精心打造的。这是一件世界级的艺术精品。在海内外同类型的五塔金刚宝塔中,其精美程度,当属第一,虽然其体量不是特别大。

它的名字叫“清净化城塔”。

清净化城塔的装饰图案细部

因为所在地没有对外开放,这座宝塔一是保护得非常好,毫发未损;二是很少为外人所知,完全没有名声。

此塔的精彩之处在主塔。四角边上的小塔是刻经的。功夫全下在了主塔上,仿佛是个石刻的大展览。

主塔的核心部分是一组有关释迦牟尼佛的系列浮雕,全组共八块,顺时针排列在塔周,依次是成孕、诞生、出游、修学、得道、传法、降魔、涅?。

我粗略地数了数,全图中共刻有人物113位,其中以出游、涅?两图为最多,均各有二十多位。人物尺寸并不大,头部有核桃般大小,但雕刻得很精细,眼、眉、鼻、嘴都极富表现力,刀法上属于深浮雕。由于选用石材质量非常好,石刻画面至今没有明显的腐蚀和剥离痕迹。

这是一份以佛为主人公的“石头连环画”,装帧形式又极其庄严隆重,等级特别高,竟以一座大塔为载体。作品的发起者是皇帝本人,受礼者是六世班禅大师。这种组合是绝无仅有的。

“石头连环画”的顶部有莲花座,莲花座之上是塔阶,分四面,每面呈正方形,四角还各有三折,面面都雕有云纹,云纹中各有八尊佛像,四面共有三十二尊佛像。塔阶之上是很大的宝瓶,中心还雕有三尊大的佛像,合起来是佛经中的十方世界里的三十五佛。宝瓶四周还有八大菩萨的立像。宝瓶之上是塔刹。塔刹有十三层法轮,有花瓣宝伞,有宝莲。宝伞、宝莲和两旁的莲叶垂带皆镏金,要用几十斤黄金,效果是白石之上塔顶金光灿灿。“石头连环画”之下是塔基。塔基上居然雕有十一层装饰图案,内容是一层凤凰、一层狮子、一层蝙蝠、一层花、一层莲……如此等等,十一层之下最底层是一层花朵和一层海浪垫底。这种结构真是集装饰之大成,没见过还有比它更周密细致的了。五塔的总体结构是佛教菩提迦耶式,其中主塔的形制是藏传佛教式的,而塔上的花纹装饰和图案造型则是汉式的。三位一体,融会贯通,达到了清代造塔艺术的顶峰,为世界增添了一座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

清净化城塔周围的所有建筑物上都有梵文的六字真言,多得不计其数,这又是一大特色。

乾隆四年,即1739年,4岁的六世班禅,被认定为转世灵童,并在后藏日喀则市的扎什伦布寺坐床。七世达赖圆寂后,六世班禅曾为幼年的八世达赖强白嘉措剃度受戒,并成为后者的老师,实际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的首领,被公认为当时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在藏区和蒙古诸部享有崇高威望。乾隆三十年,清政府特向他颁赐了金册和金印,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敕封班臣额尔德尼之印”。

六世班禅是一位有政治远见的宗教领袖,他对清政府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拟定的《西藏善后章程》十二条表示欢迎和拥护,后者是一份关于西藏政体的改革法律,其核心是避免藏王独揽西藏大权,而将政权交由四名噶伦组成的噶厦西藏地方政府,噶伦人选由达赖喇嘛和中央驻藏大臣商定,报清政府批准。这种政策有助于增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管辖权威。六世班禅注意到英国殖民主义者此时有意插手西藏,便果断拒绝了英方欲与西藏地方成立某种联盟的要求,坚持西藏是中国的领土,不准英人以后再来西藏。他的立场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

乾隆四十三年,六世班禅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业,为了感激中央政府对西藏领导人的信任,主动进京参加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寿庆典,并于1779年6月17日率三千人起程,历经一年又一个多月,到达承德避暑山庄。乾隆皇帝也为六世班禅的到来做了精心准备,特地在承德仿效扎什伦布寺建了须弥福寿寺,占地近六十亩,作为六世班禅的驻锡之地。“弥福寿”就是藏文“扎什伦布”的汉译词,多么美丽的名字!乾隆皇帝自己还突击学习了藏语,准备和六世班禅用日常藏语直接交谈。六世班禅大师在承德参加了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寿庆典的全部活动,由于在客人中他的级别最高,常常处在“代表者”的地位,领头向皇帝致颂词、念无量经、献珍宝书画,并给皇帝施无量佛大灌顶。六世班禅在承德呆了一个多月,过得非常充实,得到乾隆皇帝大量赏赐。在离开承德前往北京的时候,他特意留下了随从的二十名后藏僧人向内地喇嘛传习后藏经律。他所有的活动都详细地被记载于皇家档案《清高宗实录》和《六世班禅朝觐档案》中。

六世班禅抵达北京之前,乾隆皇帝早已为他装修好了北京安定门外的西黄寺,这里在顺治皇帝时曾是五世达赖的驻锡地。六世班禅的到来,使西黄寺再度辉煌。六世班禅到达后受到隆重接待。乾隆皇帝第一时间在南苑接见了他,并数次在紫禁城内会见他,多次赏赐礼物,并在保和殿赐宴,欣赏舞蹈。六世班禅非常高兴和满意。他不辞劳苦连续走访北京各大寺庙,弘法传经。乾隆皇帝特意在香山静宜园内为六世班禅修建了藏式夏季驻锡地,命名“宗镜大?之庙”,简称“昭庙”,并亲自与六世班禅共同出席其开光大典。六世班禅在昭庙逗留了四天,做了大型法会。当年九月二十六日乾隆皇帝亲临西黄寺和六世班禅相见,并一起观看舞蹈。十月二十八日乾隆皇帝请六世班禅去雍和宫讲经说法,他自己出席并听讲。

不幸的是,回西黄寺后,六世班禅被诊断出患上天花。第二天乾隆皇帝亲自去西黄寺探视病情。十一月初一,六世班禅大师发高烧,乾隆皇帝再次亲临西黄寺,送貂皮大氅,并画了一幅《祈寿长椿图》,写了一首《写寿班禅圣僧并赞》诗,为班禅大师祈寿。不料,十一月初二班禅大师在西黄寺圆寂,享年四十六岁。

六世班禅的去世让乾隆皇帝极度悲伤和惋惜,曾三次亲临西黄寺吊唁,赐制灵棺、灵塔、灵龛,供养大师法体和衣冠。大师的法体舍利在西黄寺供养一百天后,起程护送返回后藏。皇帝下令用两年时间在西黄寺西侧为大师衣冠建造了一座精美庄严的衣冠灵塔,也就是这座“清净化城塔”。

在宝塔的前方有两座乾隆皇帝的御碑亭,右方的是将乾隆皇帝那张送给六世班禅的《祈寿长椿图》刻在一块巨大石碑正面,石碑上方是汉、藏、满、蒙“四体文书”书写的《写寿班禅圣僧赞》诗。这块石碑图文并茂,正面画一棵大香椿树,象征春天,生机盎然,树下有石,有花草、蒲公英等等,生动活泼,富有人情味儿。左方的是乾隆御制《清净化城塔记》石碑,立在巨大的??上。正面是汉、满两种文字,背面是藏、蒙两种文字。文中高度评价了六世班禅的功德,为“国家吉祥善事”,“成就无量功德”。

这两块石碑保存非常完好,皆立于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公元1782年,距今已近230年,是极为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香山昭庙琉璃牌坊

昭庙石碑和牌坊额头

看完西黄寺里班禅金塔跟前的两通石碑后,一定要去香山看看那里的昭庙石碑,因为,它们仿佛是姊妹篇,而且,昭庙的是“姐姐”。

它们是为了同一件事而立的,那就是六世班禅的那次光彩东行。

说昭庙的石碑是“姐姐”,是因为它所承载的,是在六世班禅很健康的时候乾隆皇帝为他写的颂歌,四十三天之后,大师意外染上天花,在京不治而亡,这样才有了西黄寺的衣冠金塔和那两块碑,后者见证了他的病情和圆寂,是祈寿和盖棺定论。

纵观历史,在所有的历位达赖和班禅大师中,受到的赞誉之高之盛莫过于记载在这块石碑上的,而且永垂不朽,十分了得!

所以,它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而且,这种赞颂是站在国家的高度,纵观天下,以全中华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国家的兴亡和社会的旺衰,从而由对一个人的重视扩展到全局,充分显示了大政治家眼光的犀利。

乾隆皇帝的《昭庙六韵》是这样写的:

昭庙缘何建神僧来自遐因教仿西卫并以示中华是日当庆落便途礼脱?黄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六度期群度三车演妙车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

乾隆皇帝喜欢在自己的诗词中加注解说,刻石时,注解的字比正文字略小。在“因教仿西卫,并以示中华”之间,乾隆皇帝做了详细的解说,注解原文如下:“既建须弥福寿之庙于热河,复建昭庙于香山静宜园,以班禅远来祝厘之诚可嘉,且以示我中华之兴黄教也。是自谒陵至香山落成,班禅适居此庆落,又,昭庙尚卫地古式为之。卫者,番语谓中,俗谓之前藏。班禅所居后藏乃实名藏,藏者善也。”答案一清二楚!

为什么班禅来时,要在热河建须弥福寿寺又要在北京香山建昭庙呢?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嘉奖班禅远道来给皇帝祝寿的诚意,二是为了显示“我中华之兴黄教也”。

看看,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中华”!兴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是为了我全中华的利益。

最后一句“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里的“雪山”是西藏,“震旦”是中国,“一例”是一统,“庥”是庇荫,“嘉”是美好。

说得明明白白,西藏是我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庇护于一片美好的天地之中。

这块石碑不得了!

不过,这块石碑目前的处境并不好,远比西黄寺那两块“下篇”差。

昭寺毁于英法联军的破坏,目前除了外围墙、牌坊之外,全是一片废墟,这块石碑目前是挺立在废墟之中的。它立在昭庙中一个单独的小院里,只是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好在离大门不远。从地面柱基上看,原来是有碑亭的,现在,亭子没有了,石碑任凭风吹日晒,很是悲凉。

石碑是方碑,南面刻汉文,西面刻藏文,北面刻蒙文,东面刻满文,汉文是乾隆的御笔。

这块石碑亟待妥善保护,环境要整治,亭子要恢复,要立牌说明,要隆重介绍,以昭示天下。

昭庙外面的大琉璃牌坊居然神奇地完好无缺,可能因为它不可燃吧。这是北京境内最大最漂亮的一尊琉璃牌坊,本身就是个大艺术品。

神来之笔是它的额匾上有藏文。这也是独一无二的。正面写的是“法源演庆”,背面是“慧照腾辉”,立于1780年。两百三十年下来,依然清晰可见,难得难得。

香山《昭庙六韵》碑(藏文部分)1780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