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岛城阳区构建民情走访机制

2009-07-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文 我有话说

今年以来,青岛市城阳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组织区、街道、社区三级干部广泛开展“民情走访”活动,共走访群众3.6万余户,征集意见建议2600余条,为民办事1800余件,干群距离不断拉近,民主、稳定、和谐的社区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发展。

听百姓说事,把握群众思想动态

为了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城阳区从走访的范围、内容、形式三个关键环节入手,着力构建起全面交流、有效沟通的走访模式。

区领导带头联系社区,每人重点联系1个街道和2-3个社区,每月至少走访联系社区2-3次,进村入户与社区党员干部群众谈心交流,认真倾听居民对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关政策的意见建议,为工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街道干部分片联系社区对社区进行走访,并具体规定每年各社区走访的户数。通过入户走访,及时掌握社区舆论动向,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情况排摸到户、矛盾化解在村”。

在走访交流过程中,要求干部嘘寒问暖,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同时要做好问困难、问致富、问干部评价等“六问”,充分做到“敞开心扉聊家常,推心置腹说工作,群策群力议发展”。在开展入户走访的基础上,在全区8个街道分别挑选2―3个社区试点设立了社情民意室,每天安排一名社区“两委”成员值班“坐访”。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定期将反映的问题汇总上报。同时设立民情沟通日,互动交流。各街道根据实际,在每个月中固定1天作为社区民情沟通日,社区“两委”成员现场办公,接受群众对社区有关工作的咨询,及时解疑释惑、消除误会。

为百姓办事,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城阳区在下大力气解决社区发展大事的同时,密切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切实把群众关心的小事办好,好事办实。

按照“分类汇总,分级建账”的原则,各街道、社区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分为干部作风、实际困难等4大类,定期梳理汇总,做到每天一上报、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评。同时,按照管理权限,采用“四色三星管理法”对走访所列事项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待办事项的紧急程度和处理难度设定不同星级,提示相关责任人关注办理进度。

根据《台账》所列内容,明确每件待办事项的主办责任人、督办人及办结时限。按照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将待办事项逐级落实解决。落实首访负责制,由首访人对办理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对已完成事项及时反馈,并调整该事项在《台账》中的办理状态,切实形成责任部门、责任人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如棘洪滩街道下崖社区采取居民垃圾定点投放后,有群众反映“有些年纪大的、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每天倒垃圾不方便”。这一问题交给社区分管环卫的副主任处理,他提出对社区56名独立居住的60岁以上或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每天定时上门收垃圾的保洁服务,此举减轻了老年人负担,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请百姓评事,发挥民情监督作用

为了实现“干部树形象、工作得民心、社会更和谐”的工作目标,城阳区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建立“民情反馈”制度,推行办理结果公示;建立“民情评价”制度,让群众评判工作成效;建立“民意专报”制度,提升民主决策水平。

采取入户回访或书面答复的形式,对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当面答复,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公开张贴《社区民情走访解决实际问题公示单》,接受群众监督。召开述职述廉会议,由社区干部将走访群众和为民办事情况向群众进行报告,未按期完成的要向街道党工委和党员群众说明原因。

将民情走访、为民办实事情况与社区班子及干部民主评议相结合,采取户代表的形式,每半年召开一次社区民意测评会。对不按要求落实民情走访制度或解决群众问题措施不力,群众满意度一次低于80%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对社区书记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次低于80%的,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