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聚焦海峡两岸电影良性互动

2009-07-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国平 我有话说

7月11日,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专题研讨发言时透露,内地主管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电影业的政策,鼓励台湾业者经批准在大陆参与合拍影片,建设、改造电影院,发行大陆影片等。此前,台湾方面宣布大幅放宽两岸电影交流,内地演员将可正式前往台湾拍摄电影。

“实现

两岸电影交流的良性互动,是两岸几代电影人的共同心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表示,这样的消息令人振奋。

6月底至7月初,《?男孩》、《态度》、《练习曲》等6部台湾电影登陆京津两地,这是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和台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共同主办、万达电影院线独家承办的首届两岸电影展・台湾电影展的主要内容。此前的6月17至23日,首届两岸电影展・大陆电影展在台湾举行,7部内地电影相继在台北和台中展出。

专程来京出席影展开幕式的台湾知名导演李行今年80岁高龄,在致辞中他期待两岸电影交流不断走向常规与深入,最终实现“你喜欢看我的电影、我喜欢看你的电影”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的电影才有前途”。

“不交流,无以立”

李行简单回顾了两岸电影交流史:1993年,两岸举行了双向交流影展活动,但没有了后续;1999年,他和谢晋在上海、台湾互办影展,如今谢晋溘然谢世,已成绝唱;2000年,国家广电总局领导携6部电影赴台展出;2002年,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率电影团到台湾访问;2007年,苏州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举行了李行个人电影回顾展……

断断续续,难成规模,是两岸电影交流的基本特征。其结果是双方对彼此电影风格、电影语言的陌生。

在筹办首届两岸电影展・大陆电影展时,内地方面也挑选了6部电影到台湾。但李行强烈要求再加一部《非诚勿扰》,让这部在内地反响热烈的电影到台湾“试水”,结果台湾电影观众给出的答案却是“水土不服”。

“《非诚勿扰》在内地票房过亿,拿到台湾放映却票房惨淡,都说两岸文化同根,但存在这样的反差,原因到底在哪里?”

在致辞时,李行停下手中驱热的小扇,紧蹙眉头,发出这般疑问。

而台湾方面在挑选参展影片时也是煞费苦心,他们难以把握内地观众喜欢何种类型的台湾电影,于是爱情片、儿童片、纪录片都选,“有些忐忑,算是‘投石问路’。”

“我想关键在于两岸电影缺乏充分的实质性交流。”李行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大陆电影‘长’这样啊!”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和台湾年轻人一起观摩内地电影《疯狂的赛车》时,该片的高水准让他们大为感叹。

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朱延平则把羡慕的眼光投向了香港电影。由于不断加强与内地的联系,香港电影正在逐步摆脱不景气的局面。《窃听风云》、《机器侠》、《麦兜响当当》等五部香港电影将抢滩今年内地暑期电影市场。“现在,内地有活干,香港电影人背个包就北上了。不像台湾电影人,左想想,右想想,就放弃了。”

曾经拍摄过《大灌篮》等影片的朱延平被邀请和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合影时,顿时生发感慨:“在内地,很难同时见到两位台湾导演的。”

“不交流,无以立。”李道新说,这应该是新形势下两岸电影人共同的心声。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在李道新看来,大陆电影与台湾电影的关系,比香港电影更为紧密。

他认为,由于文化的同质性,台湾电影进入内地没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同时,台湾电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与大陆电影有共通之处,彼此更容易感同身受。而香港电影更加注重商业化,在电影观念、电影文化上稍逊一筹。

这样的判断得到内地青年导演宁浩的认同。这位拍摄过《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的新生代导演说自己在上学时,喜欢的电影就包括台湾导演杨德昌的《麻将》,侯孝贤的《童年往事》、《风柜里来的人》等。

对台湾电影的偏爱,曾经是大陆电影人的一股风潮。李道新说,内地“第六代”导演以个人化风格登上电影的舞台,最直接的影响就来自台湾,“当时,内地年轻的电影人‘言必称杨德昌、侯孝贤’。”而台湾电影人对大陆电影也有着浓厚的兴趣。首届两岸电影展・大陆电影展在台湾举行时,《疯狂的赛车》放映前就有许多民众提前索票,放映现场人潮涌动,映后更是佳评如潮。这样的阵势让参演此片的台湾演员高捷也大感意外。

焦雄屏认为,两岸电影人可以取长补短,成就更完美作品。“比如叙事方式,大陆电影注重‘以文载道’,通常显得厚重、深邃;台湾电影讲求情调、气氛,往往带有个人主义倾向。互相吸收借鉴,对两岸的导演尤其新生代导演是很好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学系副教授孙慰川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台湾电影业陷入低迷,人口基数较小是其难以实现产业规模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内地拥有13亿人口,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影市场。两岸在语言、文化等方面也没有障碍。因此,加强与大陆电影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与大陆电影人共同开发两岸电影市场乃至全球电影市场,是振兴台湾电影最切实可行的道路。当然,台湾电影较早建立了海外的发行体系和销售网络,在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宝贵的经验积累。“两岸电影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关系。”他说。

“有机会,一定来”

首届两岸电影展・台湾电影展举行时,北京酷暑难耐。“但炎热的气候热不过两岸电影人为推动两岸电影产业繁荣发展而深化交流、加强合作的热心和热情。”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喇培康在致辞时说。

事实是,侯孝贤、宁浩都是从片场直奔开幕式现场,“带着片场的气息”,为两岸电影良性发展“站台助威”。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高兴地看到,内地青年导演代表宁浩和拍摄了《海角七号》的台湾青年导演代表魏德圣紧挨着坐在了一起,“这是一个标志”。

《?男孩》的小演员李冠毅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路好宽”,当被问到是否有兴趣来北京拍电影时,他爽快地答道:“有机会,一定来!”

对于他而言,机会将越来越多。

李前宽透露,下届两岸电影展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包括举办大型电影论坛等,未来将有更多的尝试,例如举办两岸大学生电影节、两岸大学生短片比赛等。

另外,内地导演高群书和台湾导演陈国富合作的《风声》近期杀青,预计将掀起观影的热潮。

电影人正在受益于两岸电影政策的良性互动。吴宇森的下部电影《1949》有一半工作人员来自内地,原本担心无法赴台拍片。电影的制片表示,吴宇森得知两岸电影界交流最新进展后感到非常开心,“我们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侯孝贤对两岸电影合作的前景充满了期待,“如果内地方面每年拿出一定的配额,允许台湾电影在院线和电影频道播映,无疑将大大推动台湾电影的发展”。

“假如华语电影切实地融合进了内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台湾的艺术与美学风格,再加上香港的技术手段和商业运作,它将无往而不胜。”李道新如此展望。

台湾电影《练习曲》海报。资料图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