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枣庄:人文运河滋润百姓生活

2009-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陈学超 我有话说

本报讯楼阁凌波、柳岸卧虹,荷香绕城、鸥鹭嬉戏,隔河对歌、商贾云集……步入今日运河古城枣庄市的台儿庄,记者体验到独特的当代审美理念,陶醉在其乐融融的意境。枣庄市委书记刘玉祥说,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包容、和谐、开放的特质,融合多元文化的精华,增加本土文化的容量与厚度,激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

活力,为百姓构筑幸福生活。

枣庄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文化多样性的运河文化名城。近年来,这里不断挖掘运河文化的特质,让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交融、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契合,精心铸造“运河古城形象”。他们以运河文化为主脉,以历史遗存为依托,制定了《古运河保护开发规划》。按照“尊重历史原貌、充分展现建筑风格多样性”的原则,古城框架以运河为文化轴线,规划设计了关帝庙景区、西门安澜景区、“纤夫村”景区、“运河街市”景区、板桥―花门楼景区、“水街商市”景区、清真寺―九龙口景区、湿地公园等八大景区。分别对应“九水汇川、台城旧志、土村绿荫、庙汪浮玉、柳岸卧虹、古柏望月、运河街市、杰阁凌波”等运河古城八景,规划建设了参将署、泰山行宫、兰陵书院等29个景点。将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客家建筑等八大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建设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繁荣街,以欧式建筑为主的丁字街,以水乡建筑为主的水街、水巷,以晋商民居为主的关帝庙景区……

让“活着的运河”充满时代魅力。枣庄在古运河畔修复起古码头、石驳岸等水工设施,恢复“汪”渠相连的城市水系,形成城水相依、碧水灵动、以河代路、以船代步的水城风貌。突出生态、绿色、秀美主题,在运河新老大桥之间蓄造起“双龙湖”,近似圆形的湖面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两岸之间,让人们联想到吉祥如意的“双龙戏珠”,构成大气、美丽的“双桥”景观带。投资5000多万元,在湿地公园建设面积达到2万多亩、绵延十三华里的“运河荷花长廊”。每逢盛夏时节,这里荷花接天,清香四溢。所产的“天水”牌莲藕在2008年通过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按照“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时尚生活”的城市定位,融入数字古城、节能古城、生态古城的现代生活管理概念,提升古城建设水平。恢复、建设了流淌着运河文化的繁荣街、丁字街、顺河街、月河街、船形街等。繁荣街为综合性商业业态街区,主要布局民间工艺、明清糕点、餐饮等传统商业店铺;丁字街主要布局咖啡、西点等西式餐饮店;顺河街,为古城美食一条街,主要布局餐饮业,并适当布局酒吧、茶社等商业业态;月河街以传统老字号为依托,主要布局剪纸、竹编等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及旅游产品店铺;船形街,主要布局民间工艺品店铺。同时引入当代生活方式,在古城内建设各种酒吧、咖啡屋、餐馆和温泉度假、疗养保健等现代休闲消费场所。同时,让运河大鼓、运河花鼓、柳琴、梆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开发隔河对歌、船家乐、运河水战等群众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再现“入夜,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