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决定留在西部

2009-07-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甘璐 我有话说

又到一年毕业时。对于兰州大学的毕业生而言,他们面临留下来还是走出去的选择。

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兰州大学培养的各类人才中,留在甘肃工作的约占1/3,留在西部工作的毕业生超过了在西部的招生人数,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中东部学生留在了西部,为西部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

“我们首先鼓励毕

业生扎根西部,同时也鼓励学生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建功立业。”兰州大学学生处处长石兆俊说。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节奏加快,以及兰州大学扎根西部的不断深入,近三年来,兰州大学留在西部的人数比例还在上升,包括升学人数在内,近70%的本科毕业生、近60%的毕业研究生在西北地区就业,超过50%的本科毕业生、超过43%的研究生毕业生在甘肃省就业。

西部大有可为

家在江苏南通如东县的顾晓冬,在西北生活7年后,觉得自己爱上了这里。作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9届研究生,他参加了甘肃省选调生的资格考试,再过不久,他就会被派到甘肃基层,开展为期两年的基层工作。

选调生在基层锻炼两年后可根据其在基层锻炼期间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二次选拔,补充到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但是也有可能永远留在基层,一辈子在西部农村工作。”顾晓冬说得很平静,“2000多的工资在西部农村也相当可观了,就算工作一辈子,生活也有保障。”

他很清楚,西部生活不仅仅是他喜欢的牛肉面和夏天凉爽宜人的气候,刚进校,通过院里老师的实地调研报告,他就了解到在甘肃最穷的地方还有人用不起碗,买不起凳子。“他们用木头做碗,泥墩当凳子。”

毕业时,他决定留在西部。“省里很重视!”而对于西部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依然是稀缺资源,能够有更多发挥才能的空间,也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

毕业前夕在图书馆与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偶遇更加让他充满信心,习主席“西部大有可为”这句话印证了顾晓冬一直以来的想法,让他感到很兴奋。

“首先要每个人都吃饱,还要解决水的问题,落后的生育观要改变,”顾晓冬已经开始考虑下到基层后要做的事情,他还打算过两年把独居的母亲接到甘肃来,“就怕她不习惯甘肃的辣椒和干燥。”他笑着说。

发展才是硬道理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大城市的生活。”牛燕宁很不以为然地说,说完后又问一句,“这样说会不会特矫情?”

北京女孩牛燕宁是兰州大学09届土木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她不久前在北京刚结婚,这个最有可能回到大城市的女孩,却决定留在西部,并且把中国航空设计院工作的先生也带回兰州发展。

“这边的职业前景更好,西部欠发达地区,这刚

好是一个机遇。”在北京,牛燕宁觉得自己只是庞大分母中的微小分子,而在西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留在西部这个决定不仅不矫情,还很实际。对于她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年前,她在北京一家科研机构实习,研究西北油气资源。实习工资800元,早上7点出门,吃着早餐等公交,颠簸一个小时才能到单位。

临近毕业,留在兰州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最后和先生一拍即合,决定两人都到兰州发展。

“我们可以忙碌,但不能盲目。”牛燕宁分析了留在北京的利弊:

从经济角度分析,在北京,两人工资10000多,但房价上万,在兰州,两人工资5000多,单位分房才2000多一平米。

从职业发展分析,兰州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我想,在西部能有更好的发展。”她刚签了兰州理工大学,做实验室辅导员,先生也从北京调到同一家单位,准备拿几个项目开始科研工作。

这是我最好的选择

林树美这两天正在忙着搬家。兰州大学09届物理学院毕业的她,刚刚签到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她得把学校的东西搬到单位宿舍去。

家在山东济宁汶上县高庄村的林树美认为留在甘肃,是自己“最好的选择”。这和她的专业有关,基础性研究的专业通常需要静下心做大量试验。她希望在研究所里能干出点成绩,这个执著的女孩儿认定“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研究所工资不算高,将近2000元,但她很满足,“有宿舍,消费也低,我也不买衣服不买化妆品,估计每个月比外地的同学们还能剩得多点。”

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她甚至在毕业时放弃读博机会。在老家,母亲种了四亩地,父亲是乡村老师,依靠学校的助学贷款,林树美才完成了兰大的学业。她的同学中有60%是和她一样的农村学生,30%是贫困生,15%是特困生。

不挑剔、工作勤奋努力,对社会有感恩心态。兰大特殊的生源结构形成了兰大毕业生的独特风格,为西部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人才。

相对别的重点高校而言,兰州大学地处西北,但培养的毕业生却是公认的一流: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为人诚实、作风朴实。

“我们的学生学习很刻苦,成才的愿望很强烈。勤奋求实进取――我们的风气一直在传承、在影响着一代代的学生。”兰州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甘晖评价说,另外,相对落后的地区诱惑也比较少,学生也更容易静下心学习。

“在西部扎根,首先要耐得住寂寞。”石兆俊指出,兰州大学毕业生诚朴、沉潜的特质比较适应西部艰苦的环境。

“兰大为西部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后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中东部的毕业生也到西部来,为西部建设做出努力。”甘晖说。

扎根基层的女大学生中新社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