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上要有星光”

2009-07-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广敏 我有话说

古人云:色香易辨,知味实难。我自感有时也并不尽然,就拿音乐来说吧,限于自身素养,她在我心中原本是相当艰深而遥远的,但不久前,因机缘巧合,在《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的导引下,我有幸经历了一段美妙的音乐之旅,虽然只是走近而非走进,但音乐那种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已经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是李岚清同志继《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之后,倾注三年心血完成的又一力作。在书中,他凭着对音乐独到的眼光,辅之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并通过通俗生动的语言,着重推介了聂耳、冼星海、李叔同等18位辉映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星空的杰出音乐家,揭示了他们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黄河颂》、《送别》等经典作品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作为一部生动的纪传体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全书取材精到、立意新颖、脉络清晰,既让读者从详尽的史实中饱览了音乐大师们华彩的生命乐章;又让人们分享了作者感悟音乐与人生的点滴心得,并穿插介绍音乐常识、文化人物和历史典故等,可谓融音乐、历史于一体,荟人生、情趣于一炉。

据史载,奥地利伟大的音乐家海顿晚年在伦敦听了亨德尔的《弥赛亚》之后,为其不染纤尘、清澈感人的旋律所折服,深感那宛若来自天国的天籁之音能让人的心灵更加美好和崇高,立誓要用余生也创造出这样一部音乐,“天上要有星光”就是他所创作的《创世纪》中最高潮的部分。“天上要有星光”既直接反映了物欲横流的年代古典音乐背负的神圣使命,也折射出作曲家对音乐澄静透彻之美永不疲倦的内心追求。雨果曾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的确,在岚清同志这本以音乐为灵魂的书中,他以自己的睿智和学识,为我们拨开了许多遮云蔽眼的迷雾,让我们更加接近那片闪亮的历史星空,不但倾听到了时代深邃绵长的回响和激荡澎湃的心潮,还真切地沐浴了那18颗伟大星辰不熄的光和热。

从点燃“乐歌运动”火炬的沈心工,到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音乐理论家曾志,从传奇多艺的李叔同到开创了用音乐“代替着大众在呐喊”、吹响“中国革命之号角”新时代的聂耳,再到如流星一样短暂却无比耀眼地划过中国乐坛的冼星海,从命运多蹇、贫困潦倒的“优秀民间音乐家”阿炳,到成为我国小提琴音乐艺术里程碑的马思聪……一个又一个,熟悉或不那么熟悉,甚至有些陌生的名字,蔚成了一条璀璨的星河,她们因为神圣而遥远,因为闪光而美丽,又因炽热而似乎就近在咫尺。

我们回首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就不难发现始终伴随着我们灵魂的,除了音乐还是音乐,她和我们一起度过人生的每个阶段,与我们同悲共欢、同甘共苦,在我们快乐的时刻,她像一位天使;当我们身陷困苦的时候,她又像一位悲悯的亲人。有谁没有过“长亭外、古道边”的缠绵凄婉,“思乡曲”的诚挚深沉?又有谁不是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越旋律,聆听着《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目睹国家从贫弱走向富强,让自己的全身充满了力量?

亨德尔说:“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们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音乐的目的是使人们高尚起来。”我觉得岚清同志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音乐,但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越了音乐本身。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他就像一个勤劳不辍的“擦星人”,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为我们擦拭着那些被岁月黯淡于天际的星辰,让我们在仰望浩瀚的星空时,惊喜地看到了更多比以往更加明亮的星辰。这些星辰放射的光芒深邃而幽雅、美丽而庄严,特别是当她们闪烁于对物欲的追求日益强烈的年代时,更显得弥足珍贵。

沐浴在这样纯净皎洁的星光下,人与宇宙、心与自然静静地对视、冥想和交融,我的内心洋溢着对音乐的感动,更充满了对这位年逾古稀的“擦星人”的感激。岚清同志是为人民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的内心深处涌动着感人的艺术才情。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怀着对音乐的无比热爱和对文化薪火传承的使命感,他不辞辛劳,笔耕不辍。五年多来,凭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睿智的思想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他辗转各地授课讲座,致力于艺术教育和音乐、篆刻艺术的普及推广,迄今已出版八部专著,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他的成就来自于对兴趣爱好“穷其一生,从吾所好”的始终坚持,来自于对“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信念的一贯恪守,来自于对“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精神高尚”境界的不懈追求。

当年,《创世纪》在维也纳演出,已经病重的海顿在“天上要有星光”的乐声响起时,竟神奇地站了起来,手指天空激动地喊道:“光是从那儿来的!”

是的,光就是从那儿来的!

我们深深地期盼辽阔的夜空有更多明亮的星光闪烁,渴望圣洁的音乐之光时时播撒在我们的心田上。

《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李岚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