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奉上音乐盛宴

2009-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本报通讯员 徐小洁 我有话说

编钟、古筝、琵琶声声入耳,100多位演奏家倾情献艺,“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金唱片指挥特别奖”、最近连续十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的国际一级指挥家彭家鹏执棒指挥。7月1日晚,这种豪华的演出阵容首次亮相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这是东方中乐团的首场音乐会《盛世庆典》。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副会长、

作曲家刘文金赞叹:“如此民乐的盛宴,让人振奋!”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也高度评价东方中乐团的首演。他说,东方中乐团的成立和首演成功,是湖北省挖掘文化资源和培养艺术人才的成功范例,是湖北省走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实践。

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内座无虚席。彭家鹏手中的指挥棒轻轻一扬,众音齐发,《庆典序曲》以欢庆的旋律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接下来一曲《月儿高》,把大家带入一片宁静诗意的月光下。

祈雨前黄土干裂,人们百般焦虑;得甘雨后大家欣喜雀跃,欢庆重生;“闹洞房”喜庆热闹;“想亲亲”缠绵悱恻、柔情似水。《西北组曲》前三章节生动的展现出一幕幕民族生活画卷。“石板腰鼓”则描绘了“秧歌”嘉年华的盛况,风潮滚滚、激情澎湃。下半场的曲目是中国民族管弦乐经典作品,《瑶族舞曲》、《难忘的泼水节》、《沂蒙山畅想曲》以及《秦・兵马俑幻想曲》。一首首曲目题材丰富,风格各异。

“音乐高低起伏,伸缩有度,指挥家自如的驾驭和乐队音响的巨大张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著名作曲家刘文金,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所所长、音乐理论家田青,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王书伟,音乐编审、音乐理论家于庆新,著名音乐评论人裴诺等专家召开座谈会,对本场演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武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锋介绍说,东方中乐团是在原武汉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基础上组建而成,吹管、拉弦、弹拨、打击乐器乐组设备精良,覆盖全音域。团内成员全部由武汉音乐学院的中青年教师和优秀研究生、本科生组成,师生多次到世界各地演奏学习。一大批民乐大师也加盟乐团。彭家鹏担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中乐团团长胡志平教授曾被称为“黄海怀二胡艺术第三代杰出传人”,著有《中国传统乐理教程》等著述;2008年获第五届普罗科菲耶夫国际交响乐指挥比赛“桂冠指挥”的周进博士负责指挥乐团的排练。此外,中乐团还有另一个其他同类乐团无法匹敌的亮点:拥有100套曾侯乙编钟附件组建而成的专门的编钟音乐厅。

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教授据此认为,东方中乐团大气磅礴,显示出了中华民乐历史悠久,韵味深厚的博大气势。拥有完备的编制、庞大的阵容、崇高的理想和内在的动力的东方中乐团条件好、起点高,完全有实力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民族管弦乐事业的发展,弘扬中国民乐。

编钟融于乐器演奏,是东方中乐团的一大法宝。首演会上,《难忘的泼水节》加入钟磬奏乐,清脆绵延的钟声与其他乐音融合,相得益彰又浑然一体,让来宾耳目一新。“钟,音之君也。在中国乐器族八音之分中,钟占首位”,中乐团副团长、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谭军介绍,业内人士传言,“没有编钟的民乐团,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乐团!”

编钟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典范。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乐曲《东方红》中悠扬浑厚的钟声从太空传到世界各地,“天籁之音”震撼全球;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上,《1997:天地人》由编钟奏乐;以“百器之尊”曾侯乙编钟为蓝本的编钟音乐,数次出演欧美高层艺术殿堂;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金玉共振”以绵延悠长之声为盛会画上完美的句号。东方中乐团围绕编钟,从音乐考古、文化探源、声学实验、编配探索、演奏改良等各方面进行挖掘创新,民族音乐由理论研究不断向艺术创作、舞台表演拓展,编钟乐器逐渐走向现代化。

“我们所作的编钟音乐是以‘编钟’为中心、以‘八音’为基础,完美结合古今音乐和民族元素,‘拟’古而不‘拘’古的编钟音乐,是集歌、乐、舞一体,力求展示中国古老的和谐文化之风,礼乐精神之气。”谭军介绍,1996年起,针对编钟原丁字形木质击槌敲击的音色单一问题,谭军反复试验了钢丝刷、尼龙丝多种材料,最后找到了可敲可刷且声音悦耳的家用竹刷。他还尝试用橡胶、合成材料等制作不同形状击槌,共研制出5个系列30余件击槌,丰富了编钟的音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