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这里的拆迁静悄悄

2009-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张士英 我有话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是该市棚户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情况最复杂的城区。去年,在哈尔滨市开展的最大的“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中,道外区却以其拆迁速度最快,工期开展最早,群众满意率最高赢得了上级和百姓们的赞誉。是什么让道外区的拆迁静悄悄?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政策必须先让百姓明明白白

在哈尔滨市开展的新一轮棚户区改造中,道外区三年内将完成202万平方米、3.3万户的拆迁任务,拆迁面积和居民户数分别占全市的38%和41%,是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总量最大的城区。

“虽然棚户区改造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但如此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处理不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道外区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李玮说。为把好事办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棚户区改造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道外区关于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棚户区改造被拆迁居民群体性事件专项工作预案》,由区政法委、纪检委、信访办、街道处派专人现场接受群众来访,当场联系有关部门回答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这一切目的就是让所有的百姓都了解拆迁政策!

为了减少百姓对拆迁工作的疑虑和担忧,在工作启动前,道外区通过社区推荐、群众推选,成立了由45名群众组成的群众代表小组,全程参与拆迁工作,反映民意,代表动迁群众说话。

滨江社区群众代表刘鹏坤在了解政策后,不但自己带头搬家,还协助工作人员向一些对政策有误解的群众进行讲解,使群众解除疑虑。一户居民由于在分户问题上婆媳意见不统一产生了矛盾,刘鹏坤热心帮助他们调解,最后使婆媳达成一致,高高兴兴地搬了家。据了解,棚户区改造工作启动至今,信访稳定工作部共受理群众信访问题50余件,未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上访事件。

好事要办好,一定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过去拆迁没听说过让老百姓参与的,这次动迁政府全面征求了广大居民的意见,拆不拆我们自己说了算。”已过花甲之年的卢秀珍老人感慨道。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哈尔滨市道外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胆提出了“拆不拆群众说了算,怎么拆群众来监督,结果好与坏群众来评判”,把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决定权交给群众。

2008年3月29日,黑龙江工程学院广场上人头攒动,道外区滨江棚户区拆迁民意投票大会在此召开,在由群众代表担任的总监票人的监督下,住在这里的2197名居民参加了投票。经过现场公开投票、计票、公证,投票赞成率达93.4%。据道外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以群众投票方式了解群众对拆迁改造的意愿,并把群众投票结果作为拆迁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的做法在全省尚属首次。而此次大会成功召开主要得益于该区探索的“321”工作模式,即“3次入户宣传交底、召开2次群众大会、组织1次群众听证会”,创新建立了拆迁维稳评估机制。“尽管我们要求的是三次入户,但在实际工作中,广大工作人员的入户次数远远超过三次,工作人员赵玉峰在多次入户动员过程中,因劳累导致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仁里社区主任江丽娜说。

“321”工作模式赢得了被拆迁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记者了解到,道外区滨江小区,从动员到搬迁仅仅6天,就有近90%的居民陆续搬离。在棚户区改造工作启动后,部分群众还写来了感谢信。区委书记李志恒说:“一家一户对于我们来讲只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慎重。”

好事办好的标准就是让群众满意

生活在道外区的群众大多是下岗职工、低保户等城市中特困人群。改造搬迁将给他们带来租房、搬家、子女就学等一系列问题,使他们原本清贫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为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减轻因搬迁给群众带来的生活压力,道外区拆迁办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在拆迁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工作安排上,有专门的工作部门全面了解被拆迁区域内困难群众的详细情况,特别是对“鳏寡孤独病”等特殊群体,安排专人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在工作细节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协调解决被拆迁群众诸如搬家、租房、就学等实际困难,尽最大可能为他们创造方便条件。

赵敦香夫妇是滨江棚户区的居民,两位老人体弱多病,无儿无女,无钱租房及搬家,抵触情绪较大。道外区政府了解情况后,派工作人员耐心做思想工作,积极帮助两位老人租房,主动借钱帮助老人搬家,两位老人被工作人员的真诚所打动,高高兴兴地搬了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棚户区改造以来,道外区已完成滨江、仁里、哈东、电缆厂等4个地段的拆迁任务,总拆迁面积达66万平方米,涉及公企单位、居民7000余户,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未引发一起群众性事件。

(本报哈尔滨7月2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