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族团结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009-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任维东 我有话说

谈起乌鲁木齐“7・5”事件,木基元(纳西族)教授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反复向记者强调的就是“民族团结”。他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56个民族共同构建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共同开拓相互依存;新中国6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挥洒汗水亲历见证,团结和睦的中华民族得到了世界的尊重。

他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美丽的乌鲁木齐和勤劳的新疆各族人民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作为一个研究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学者,木基元对云南这个多民族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全省拥有5000人以上人口的民族26个,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72%。虽然云南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全省范围内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但各地各民族都能长期和睦共处,正是这种长期的团结稳定促进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木基元说他更熟悉自己的纳西民族。纳西族居住在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古老的东巴经《创世纪》里,就记载着藏族、纳西族和白族是一母所生的三兄弟,因此“同胞兄弟,团结共生”的理念与生共来。

纳西族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包容,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民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纳西族在建筑风格、文化习俗、宗教礼仪等方面,也融进了许多汉、藏、白民族的文化因子;通过联姻政治、文化和亲,历元、明、清三朝22代共470年,木氏土司对纳西族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至今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传统,形成为独树一帜的纳西族文化精神: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明代知府木泰所写的“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是现存最早的一首纳西族土司写的汉文诗,表达了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明王朝的忠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抱负。

纳西族崇尚“人类与自然界是同父异母兄弟”的生态观,强调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以“和合”为前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纳西族,越来越多的朋友走进了丽江。丽江成为各民族兄弟共同栖身的心灵家园,纳西文化的声名如日中天。

丽江以旅游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从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旅游文化名城,以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与创新实践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

木基元说,一个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休戚与共。团结就是力量,稳定带来繁荣,发展才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从云南的历史中,从纳西民族的变迁中,他真正读懂了这一道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