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拓新疆与祖国关系研究的新视野

2009-07-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4年多时间,手抄资料一大箱、复印资料无法计算,仅写作就用去了一年半的时间,这就是朱培民教授为写作《新疆与祖国关系史论》一书付出的看得见的心血。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独自一人承担了所有的工作。

7月25日下午,记者见到了这位已在新疆生活了整整50年的老教授,听他讲述此书写作的过程。

作为一位

长年从事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新疆近代史教学与研究的教授,朱培民深深感到,在新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中,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是要揭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在客观回顾历史、真实阐述事实中取得认同。客观真实地说明新疆历史、新疆民族、新疆文化历来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从事历史、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为此,朱培民教授上北京,下南京,从图书馆里寻找史料,一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能复印的材料全都复印,不能复印的材料就用手抄下。就这样,经过两年时间的准备,最终在头脑里形成了写9篇文章的大致框架后,才坐下来开始写作。

“这部作品在结构和写作上既讲统一多民族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又突出重点讲新疆。因此,全书每一章都是从古代讲到现今,并着重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朱培民教授介绍道。

从书中关于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一部分叙述中可以看到,此书既讲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尤其是新疆各民族作出的独特贡献,又讲了中华文化的一体性,论述了民族精神,全方位地展示了文化的相互交流。

说起这一点,朱培民教授深有感慨地说:“这样的写法优点和主题都很鲜明,在全国框架中论述新疆问题,不纠缠历史过程的叙述,简单明了,紧紧围绕新疆是中国的‘三个一部分’,尽量将问题说深说透。比如,书中利用了新疆地名资料,写了《新疆地名的历史与见证》一节,说明现今新疆的地名,有汉唐历史地名、各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还有双语合璧的地名,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历来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新疆历来就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

坚持摆事实、讲道理,让事实说话,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也是朱培民教授一贯坚持的风格。他说:“因为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本书的第二章《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的历史根据》,朱培民教授利用了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在第九章《西域文明的现代化提升》中,朱培民教授把清末“新政”、民国时期、新中国作了对比,以大量的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每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当代新疆是新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谈起这一点,朱培民教授说:“摆事实,讲道理,必须要有丰富翔实的资料来做保证。我在写作这本书时,除了利用汉文史籍关于西域记载外,更主要的是利用了一百多年来中外探险家、考古学家发掘的大量考古资料,这些材料已经披露很多,但散见于各处。这次我将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加以利用。比如书中关于汉朝从楼兰土垠遗址到龟兹沿线烽燧遗址的描述;关于唐朝安西四镇屯田遗址的描述;关于中国四大文明西传的论述;关于丝绸及其织造技术西传的论述;关于新疆佛教文化遗存的描述,都是很有特色的。”

谈到这本2008年11月出版的《新疆与祖国关系史论》,朱培民教授最后说:“写完此书,特别是写完最后一章后,我觉得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所以我又单独申请了一个新的课题,专门研究论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进入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我想用铁一般的事实,说清楚一个真理――当代的新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进入最快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的生活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目前,我正在修改最后的结题报告,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再给读者奉献一部新的著作。”

不求大而全、面面俱到、建立体系,只求客观真实,多用鲜活的材料,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增强知识性和可读性,这就是朱培民教授最基本的写作心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