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愿“用儿童秉公执法”的举动不再发生

2009-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7月26日,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突破常规思维,独出心裁,聘请18名小学生担当“监考官”。孩子们童心无邪,“秉公执法”,考场上发现25名作弊者。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举动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人们从诚信的失守、育人环境的尴尬、公共权力的弱化等方面进行思索,对利用

“童稚”揭弊的举动很少有欢欣,多的是忧思,期望不再有“来者”。

“孩子能干好的事,大人们为何干不好?”

――反思“诚信缺失”

请幼小的孩子担任公检法系统官员竞职笔试的监考官,要“童稚”去“秉公执法”,创意者与主办者的良苦用心何在?

真的是孩子的监考能力胜过成年人?儿童文学作家王功恪说:“人之初,性本善;童真可敬,无私无欲。小学生们涉世不深,童心未被世俗污染,不知所谓的‘利害关系’,没有任何个人考虑,不懂得什么是人情、面子,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打击报复,所以能尽最大努力按照监考员守则的要求完成任务,这也许是主办者的用心所在。”

近年来,在有的地方,考试尤其是某些部门组织的成人考试作弊成风,有些人对这一突破“诚信底线”的行为不以为耻,严格执行考场纪律的老师被威胁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一种极其反常的“猫怕老鼠”现象,导致一些老师不愿意监考。18名监考孩子的举动,的确击败了世俗的潜规则。为什么人们还忧心忡忡呢?山东省原临沂六中退休校长韦勇说,孩子们无论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执行能力,都远逊于成年人。只是“大人们”在监考时常常会有顾虑,如果监考者揪出作弊的官员,势必会得罪人,引火烧身,甚至会招来打击报复。常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就有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考场纪律松弛,影响了考试的公信力。

这25位平时威严执法的警察、法官、检察官,如今在小学生的目光扫视下,如小偷一般作弊,被逮了个正着,的确让人感到“诚信的缺失”。从事律师工作多年的刘中伦认为,诚实守信是司法人员遵守的第一准则,他们的言行对普通群众影响很大,并起到引导作用,如果连“诚实”这一点做人的基本品格都不具备,何以堪当执法者?对主办者来说,明知道考试有作弊者,因怕得罪人而让孩子们去“顶替”,拉孩子来做“挡箭牌”,这无疑是放弃“公共权力”,是对“诚信缺失”退让的表现。

此前,不合格奶粉、瘦肉精、假烟、假酒、假药等诚信缺失事件时有发生。山东省高校工委书记田建国说,绝不能让“诚信缺失”形成气候,否则会导致社会免疫功能下降。经商要讲“商德”,不能坑、蒙、拐、骗;行医要讲“医德”,不能敲诈病人;从政要讲“官德”,不能昧着良心做官。18个监考孩子的公正,给人们提了一个醒: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今天,诚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

“个别官员在作弊,留给孩子的是什么?”

――拷问“育人环境”

人们在思考:社会、官员、教师,到底应给下一代什么?

有一首儿童歌曲这样唱道:“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警察叔叔就是正义和好人的代名词。可是自己在监考中,发现心目中的“偶像”却偷偷作起弊来。作弊者尽管只有25名,不在多数,但仍会伤害到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从事多年小学教育的退休教师冯宗银说,小学阶段是人生中心灵最纯洁、最美好的时期,在学校里受到的是真、善、美的教育,当看到尊敬的“大人”也如小偷般在作弊、抄袭,必然会产生迷惑与不解。一件看似很小的事,往往在孩子的心里刻下痕迹,有的会影响他们的终生。

一名监考的孩子事后说:“自己当初并没有多想,只想做一名诚实的孩子。”让孩子做到诚实、守信,成年人应该怎样作出表率?以此来审视这起事件,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育人环境”。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胡长春说,孩子是跟着大人“学步”的,成人的言谈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得十分清楚,其影响也十分明显,看到受人尊敬的“干警”都在作弊,平时在学校里受到的“诚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作弊的成人,在孩子面前,应该找回迷失的诚信与责任,给孩子们后继成长树立榜样。让孩子监考的“创意者”,也要考虑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稚嫩的腰肩,实在无力承担行政规范与职业伦理的重任。

由“小学生监考”引伸到“育人环境”,并非“小题大做”。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他们所崇敬的官员考试作弊,不讲诚信,尊敬的老师明哲保身,不愿监考而“和稀泥”――面对这些违背基本伦理道德规范的现象,他们会怎么看,怎么想?山东服装学院教授孙京家说,孩子成长和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作用和个体心理倾向相协调、相融合的结果,因此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作为社会主流引导者的官员、教师,对中国传统道德如守信、诚实、负责、博爱等,万万不可丢弃,以此来引领、培育下一代。如不从小事做起,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势必会给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轻者有损家庭和谐幸福,重者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遇事怎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警醒“公权力弱化”

据《兰州晨报》报道,这是一场公检法内部的选拔考试,旨在为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政法干警工作积极性,解决部分公检法干警待遇。可见这是一场严肃的考试,不是一群孩子在“玩游戏”。刘中伦律师认为,竞职考试目的就在于防止“南郭先生”们混迹于内,滥竽充数,而深谙世故的成人监考官们为避免“引火烧身”,表现出来“心慈手软”、“法外开恩”,于是主考官便通过非常规运作,让小学生来监考,把这么重大的责任让一群小学生来承担,在监管上不愿为,不敢为,暴露出“公权力

弱化”。

上升至“公权力弱化”的层面,人们才切身体味到其中深切的痛楚。山东省泰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耀民认为,如果上升至公权力的层面,那么公共服务人员的工作就是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可考官们不仅没有勇气向不良社会现象“亮剑”,反而把幼稚的孩子们推上“前线”。请小学生当监考官,暴露出公权部门在自身行为的监管上不愿为,不敢为。在一场考试上动真格尚且前怕狼、后怕虎,让小学生替自己得罪人,那么真到了动真格的大事上,又该让谁顶替呢?从某一层面上说,这会导致公权力弱化。

记者在其他地方也发现,有些人平时在工作中总是充当老好人,一团和气,到了需要动真格互相监督管理之时,拉不下面子,这里面不能不说是有着难以言表的某种公权力的交换。有关专家认为,公共权力是由社会的共同需要产生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集中表现,其基本目的在于维持、调整或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公共权力属于公众而非某个人,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强调依法行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而致使公权力失真、变形,会影响公共权力正常功能的发挥,破坏社会公正,降低公共权力的公信度。

朱慧卿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