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出人、出作品、出效益

2009-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国平 我有话说

日前,中国曲艺高峰论坛在绍兴落幕。着力解决队伍萎缩、人才稀缺、曲种锐减、经费不足、创作乏力等曲艺发展难题,成为与会者的共识。正如苏叔阳所言,中国曲艺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曲艺一定要追慕崇高,让人愉快地活着,并奋然而前行。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曲艺经常让人觉得不愉快。一些相声演员刚上台就向观众要掌

声。“要”的背后,是艺术作品质量的低劣,是演员专业技巧的匮乏。

艺术作品的质量何以低劣?演员的专业技巧何以匮乏?进而言之,相声何以不“逗”了?曲艺何以离观众越来越远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关乎曲艺的命运。

本来,曲艺来自民间,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品种之一。然而,现在某些曲艺艺术,已经难觅百姓生活的踪影,甚至形成了板着面孔“说教”的八股套路。曲艺演变到现在,似乎跟民间没有什么关系了。一些曲艺艺种,登上并占据了大雅之堂,却失去了艺术的根基和观众。没了根基、没了观众,剩下的也只能“硬演”!一些曲艺作品,则由通俗变成了庸俗,类似相声演员在演出中把唾沫星子喷到别人脸上的“喷壶”现象,我们见到的还少吗?这哪里是在进行艺术表演,分明是在糟蹋艺术。

在现存的曲艺艺术中,相声的毛病最为明显,但曲艺的通病也是明摆着的。曲艺事业后继乏人,曲种减少,老观众流失,新观众没有,以至于一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曲艺种类就此消失。曲艺艺种的消失,并非滋养曲艺的生活的消失;曲艺艺术的衰落,也并非曲艺所折射、所反映的民间社会的衰落。实际上,正是在相声不“逗”了,曲艺不流行了的当下,令人捧腹、让人“喷饭”的民间笑料充斥各种载体,更有一些已经“半死不活”的曲艺艺种起死回生,在民间大大地流行开来。在交流手段更充分,深入民间更便捷,“不差钱”的观众越来越多的现在,我们的曲艺却面临着“队伍萎缩、人才稀缺、曲种锐减、经费不足、创作乏力”等诸多此类问题,个中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中国曲艺向何处去?这不独是摆在全体曲艺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也是摆在所有爱好曲艺艺术的人们面前的问题。出人、出作品、出效益,做到这一点,曲艺就有救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