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上的中国

2009-08-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与世界上其他多民族国家不同,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国是各民族在长时间内共同缔造的

中国众多的人口,是由许多民族构成的。今天中国有56个民族,历史上就更多了,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这一点,对中国历史来说很重要。

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与其他的

多民族国家比较起来,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汉族大概占全国人口的91%,少数民族占9%左右。汉族集中居住的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50―60%。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其他多民族的国家情况都不太一样。

第二,汉族不仅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集中居住在全国的核心地区――东部地区,包括松辽平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和云贵高原(东北历史上不在核心区内)。这块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人口密度大,经济文化发达。少数民族在这里也有相当数量,但多采取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边沿地区则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如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广西、云南。这些地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人口则只占全国人口数的十分之一。其中汉族占了相当的比重,有些地方超过了少数民族的数量。

全国有一个比较先进的主要的大的民族,又主要居住在一个较大的核心地区,这对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维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与前苏联和印度都不同,原来的印度后来分成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国。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解体了。像南斯拉夫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经历了70年,结果很短期间就分解成了五六个国家。

中国古代民族发展的大势大概是这样的,汉族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逐渐四向拓展,其形式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主要方向是朝南,先到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然后再到珠江流域、云贵高原。在这种滚雪球式的发展中,由于汉族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融汇了当地许多少数民族,使汉族不仅活动地域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北方游牧民族和东北方向的民族则波浪式地一波一波地向南推进,与汉族接触,其中相当大的一批,或定居塞下,即蒙古高原与华北的结合部,或再进入中原,建立政权。这批边沿民族终于或先或后地融汇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汉族。这也使得汉族分布的地区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以致形成了今天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地居重要的核心地区的局面。

这种民族的滚雪球式和波浪式的运动,再加上核心地区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起作用,带周期性的内乱和农民大起义的交替,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时间空间结合的脉动现象。其直接的表征即为重要王朝的更迭。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四向扩展,顶住了北面(包括西北和东北)方向少数民族的南下浪潮,彼此进行交往、战争和融合,而把自己的版图扩展到边缘地区。中原王朝衰落时,内部矛盾严重,往往爆发农民大起义和统治阶级之间的内战。这时,北方民族往往乘机越过长城进入中原,形成少数民族统治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全境的态势。这使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往加强,融合加快。在这种情况下,边沿地区当然也属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版图,这对边沿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往与融合也有积极作用。在这样的政权更迭与动乱中,汉族则大规模地南徙,也形成一种波浪式的南下,并与南方的少数民族融合,使得中国版图向南和西南方向扩展。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种时间和空间结合的脉动现象――扩展、收缩、再扩展。但不论是收缩还是扩展,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的联系都在加强,边沿地区也正是在这种脉动中逐渐进入中国的版图,而且其与核心地区的关系越来越巩固。今天中国的疆域,是在18世纪的清代确定的,但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这个版图已经在逐渐形成之中,并非简单地仅靠一时的战争或征服而形成,它实际上是各个民族长期交往、融汇的结果。这同那些古代多民族大国多靠军事征服不同,同近代多民族大国的形成是靠对殖民地的征服、掠夺或移民的情况也不一样。中国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国是各民族在长时间内共同缔造的。

步辇图中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的场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