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脚步,为追求科学永不停息

2009-08-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我有话说

“吃苦是我们的传家宝。但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不能再仅仅依靠吃苦打天下,必须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注入新的内涵。”国测一大队大队长岳建利说。

新的内涵是什么?

岳建利和一大队的测绘人都清楚,答案只能是――科学技术。

在珠峰之巅,在长达20多年的大雁塔持续监测中

,在西部测图项目中……在一个个国家重点工程和国民经济建设项目中,一大队人用自己的行动追求着测绘精神的新内涵。

岁月流逝,一大队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永不停息地用双脚丈量着祖国大地。在他们身后,一座座油田出现,一家家工厂诞生,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可测绘队员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又向新的测区挺进。

他们的脚步,为追求科学的新高峰,不停地行走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上。

科学精神,闪耀在珠峰之巅

珠峰的精确“身高”,一直是测绘人心中最神圣的追求。

2005年珠峰复测,高程测量的重任再次落到了国测一大队队员的身上。

这是多么光荣和值得骄傲的任务。无论队员还是家属,都只有一个信念――决不辜负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再苦再累也要圆满完成任务。

在珠峰地区,由于气候实在太恶劣,从一开始队员们就出现了各种不适应:有的上呼吸道发炎,咳得整夜都睡不着;有的极度缺乏维生素,嘴唇都烂得开裂……

但所有人工作起来没有半点含糊,没有一个人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退下来,更没有一个人面对困难而退缩。

拿水准测量来说,所有任务完全依靠步行完成。普通人在珠峰地区坐车还有强烈的高原反应,而队员进行水准测量时,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只能徒步行走,还要肩扛测量仪器,手持测量标尺,打尺桩,挖点位,测量记录。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靠着顽强的斗志,凭着两条腿行走了500多公里,一步一步、一站一站地走到了珠峰脚下。

从珠峰下来时,整个珠峰测量队平均每个队员的体重都减轻了20多斤。

除了身体的考验,家里的牵挂更煎熬着每一位测绘队员。

“家里瞒着我,我是从队员们异样的神情中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当时我已身在珠峰大本营,守着其中一个测量点,我不能走。”测绘队员王新光在完成珠峰测量后,回到西安一见到家人就抱头痛哭。他的父亲是一名老测绘队员,出发前还叮嘱王新光西藏那边冷,要注意身体。“没想到,这么一句话竟成了他给我的临终遗言。”

王新光的父亲病逝,大队长岳建利的妻子做手术,测量队员张忠辉的父亲病情恶化……尽管心急如焚,但没有一个人因为“私事”而耽误测量工作。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咬紧了牙关,不畏艰险,克服万难,勇往攀登?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追求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珠峰作业,艰苦、危险可想而知,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测量到了最精确的高程数据,我们的成果将载入史册。”大队长岳建利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

“精度是测绘的生命。”一大队的测绘队员深知此话的深刻内涵,精度的提高不能光靠吃苦,还得有精湛的技术。此次测量采用的先进技术足以使测量精度有所提高,以满足人们期盼的目光。

GPS测量仪、重力测量仪、峰顶冰雪层雷达探测仪、测量觇标,为了达到最高的精度,测绘队员们用肩扛,用手抬,把一台台最先进的仪器带到了一个个历史的新高度。

8844.43米――最先进的仪器,最科学的方法,最具有科学精神的一群人,合力诞生了最精确的数据。从此,珠峰“身高”被改写。

珠峰复测,在测得珠峰新高度的同时,国测一大队珠峰测量队的所有队员用他们无与伦比的科学精神,让他们的测绘技术站到了历史高峰。

科技创新,24年持之以恒的追求

大雁塔,静静地矗立在西安南郊,无言地倾诉着它从倾斜到回弹,国测一大队科研人员24年呕心沥血、风雨相伴。

名闻遐迩的大雁塔作为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饱经1300多年风雨,经历了70多次地震,再加上历史上频繁的战争和近代超量开采地下水等原因,塔身出现严重倾斜。

救援千年古塔迫在眉睫。1983年,“大雁塔倾斜问题及其加固研究”科研课题立项。当文物保护单位提出倾斜量和倾斜速率要达到1毫米的施测精度时,满座皆惊!

面对近乎苛刻的精度要求,一些测量单位直呼,“这绝不可能办到”,因为用常规测量方法进行高层建筑物变形施测,还从未有人突破过3毫米的精度。

但国测一大队硬把这活儿抗了下来,把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原大队长刘永诺提出了一个崭新方案――微分法施测――首次把天文测量方法应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

这个方案出乎所有专家的意料,但经过严密论证,此法可行。监测的结果也证明,如此施测精度内部符合达到0.1毫米,外部符合也控制在1毫米以内。

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国测一大队还对大雁塔增加了监测项目,即对塔座及近处地面沉降点的监测和塔身结构稳定性的监测。他们的变形监测为大雁塔建立了全面、系统和详细的“健康档案”,为大雁塔的保护提供了及时持续可靠的测绘保障。

再先进的测绘方法,也离不开测绘队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实地测量和数据积累。当千年古塔每天以健康的身姿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时,她一定不会忘记队员们多年来的朝夕相处、默默付出――

盛夏的正午,太阳晒得人头皮发烫,而测绘队员们在进行塔身日照变形监测时,从日出到日落,一呆就是一天,每隔一小时观测一组数据。暮色降临,最后一批游人离去,喧闹了一天的大雁塔静寂下来。此时,测绘队员又架起水准仪和标尺,开始测量,空洞的塔内不时响起队员们的读数声,直至明月当空……

一大队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持久观测,为政府治理大雁塔倾斜提供了精准的依据。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大雁塔已停止在1.01米的倾斜量上,并从1998年起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开始回弹。

寒来暑往24载,测绘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当他们支起三脚架的一瞬间,“忘我”和“精准”却一直没有改变。直至今日,对大雁塔的监测仍在继续。

科技在进步,对大雁塔的监测也在进步。一大队人对科技创新的追求更是快马加鞭。

他们进一步提出,用三维动画和多媒体技术建立大雁塔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集存储、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于一体,以大雁塔建成1300多年来文档资料为基础,配以音乐、解说、图片等,详细介绍大雁塔的地理、历史、人文和结构、地质等情况,同时收入了历次变形监测数据及分析资料。

今天,当无数游人流连忘返于这座千年古塔时,有谁知道老队员范保全的两鬓,在20多年的观测中,有多少黑发被风霜染白。“看着大雁塔完好地矗立在大地之上,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满足。”一大队人的话简单而朴实,但却掩饰不住他们对持之以恒科学精神的无限自豪。

科技进步,他们依然用双脚丈量大地

2009年7月11日下午3时,西藏,那曲,307国道,海拔4700米。天空乌云密布,但一大队水准中队队长高国平丝毫不为所动,紧盯水准测量仪。副中队长柏华岗和观测员菅永斌、作业员张龙等6个人依旧紧张作业。

架标、量距、读数、记录,他们小心翼翼地收集每一个数字。因为他们知道,哪怕一个小数点的错误都会造成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返工重测。

与此同时,远在200公里外的唐古拉山上,一个GPS测量小组也在紧张地作业当中。

两队人马,工作内容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国家“十一五”重大基础测绘项目。

在我国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这里有世界最高峰、举世闻名的大峡谷、可可西里无人区,特别是许多西部高寒地区被视为生命禁区。

由于测绘能力以及技术等原因,这部分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我国只有110万地形图,长久以来没有15万地形图。这不仅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也成为测绘人心中最大的遗憾。

30多年过去了,测绘科技手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斗卫星、海事卫星和GPS定位系统以及空间数据库,为测绘队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充分保障。

――先进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将地形图推进到15万提供了技术依据和保证。

今天,几代测绘人填补空白的梦想正在成真。西部测图工程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到2010年完成西部200万平方公里5000多幅空白区地形图的测绘任务。

而这200万平方公里中最艰苦的1/10就交给了最能吃苦的国测一大队。

从110万到15万,这个地图比例尺的数字变化,一大队测绘人却要靠铁脚板走遍艰苦测区的万水千山。

有人会问,在卫星技术、GPS定位和航拍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用得着靠人走着去测吗?

大队长岳建利的回答很简单:“这些空白区里的植被名称是卫星分辨不出来的,村庄、道路的名称是卫星测不出来的,草地是人工的还是野生的,卫星也无法告诉我们,所以测绘工作者必须深入其中、仔细探查。”

水准中队中队长高国平告诉记者,他们中队承担的西部测图工程任务去年就已经开始。82幅图,让他们在西藏整整测了7个半月。

在藏北无人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尽管配备了最好的越野车,但每天都会陷在泥泞的沼泽里,最多一天要挖车20多次。因此很多测区只能等到冬天沼泽地面冰冻以后才能进入,可是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不断挑战着队员的忍耐力。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在无人区走完了一个冬季。

“藏区的活儿基本完毕,我们马上要进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估计能拿出79幅高精准的地形图。”高国平豪情万丈。

这份豪情,源自一大队人吃苦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

这份豪情,在国测一大队所承担的重大项目中随处可见。

陕西韩城电厂和天津新港码头变形监测;巴布亚新几内亚公路中线测量;深港大桥精密控制网布测,以及众多城市的高等级控制网、数字化测图、坐标系统的改造……国测一大队先后圆满完成了一百多项高精度、高难度的精密工程测绘任务。

正如岳建利所说,国家基础建设飞速发展,离不开测绘。测绘巨大而广泛的应用前景,让一大队的所有队员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也坚定了以科技促发展的信念。

在前进的路上,这群测绘人正向着更辉煌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