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运盛 体育兴

2009-08-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侯珂珂 我有话说
60年风雨兼程,60年孜孜以求,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向世界,圆梦奥运,中国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体育史诗。

8月8日,全民健身日,当北京奥运一周年翩然来临,当新中国即将迎来60年华诞,回望过去――祖国体育发展之路艰难而辉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寄托着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执著追求。

完全人格,首为体育”

1917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文中说:“国力?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表达了对体育与民族强盛之关系的独到见解。

这位怀抱健身强国理想的伟人,始终不忘号召广大群众投身体育活动,增强身体健康。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挥笔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熠熠生辉的大字,深刻地指明了体育运动和增强体质的内在联系,明确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展开新中国60年来体育发展的图卷,我们似乎听到了全民健身奏响的凯歌……

第一套广播体操、课间操、工间操,推行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展开。

第一届全军运动会,全国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运动会成为人民的节日。

1956年,陈镜开第一次在世界纪录簿上写下中国人的名字;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一个腾飞的中国体育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空前激发了广大民众投身体育运动的热情。

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曾说:“完全人格,首为体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多个场合号召全国青少年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些重要指示,对改变学校体育状况,造就一代体魄健壮的青少年,改善民族身体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到来,中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脚步更加不可阻挡。1984年,党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了加快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随着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射击场上的一声枪响,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纪录成为历史!中国成为世界体育舞台上一支耀眼夺目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和支持下,共和国的体育事业,又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大业,胡锦涛总书记十分关心。2007年5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同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当我们回溯至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源头,就会发现,体育真正的主角本就是人民大众,而不仅是那些顶尖的运动员。将北京奥运会与群众体育的发展结合起来,鼓励人们超越自我、积极参与,是中国对奥运的重要贡献。

15年规划一个强壮的民族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体育总局训练局那扇黑色栅栏大门曾经将奥运冠军与大众的生活隔绝。这里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金牌生产基地”,集中着15个国家级专业训练场馆,11个项目的近千名国家队运动员在此训练,中国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51枚金牌中34枚出产于此。

不过,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老百姓也可以走进这个奥运冠军的摇篮,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所属8馆2场2厅向公众全面开放,个人和集体在购买会员卡后,便可进入场馆,使用那些世界一流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健身,价格却只是“北京市同行业均价”。这些开放的场馆包括公众最喜爱的篮球、游泳、排球和乒乓球等项目。“你可以和姚明使用同一个篮筐,和刘子歌使用同一条泳道”,有媒体欣喜而煽情地评价道。

这一切的实现都源自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一项宏大的体育工程,在1995年全面启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确定了用15年时间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目标。

“从新中国成立前人均预期寿命35岁,到2008年人均预期寿命73岁,日渐走入百姓生活的体育锻炼,对国民体质提高作用明显,也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的体育意识。1997年的时候,很多人还把劳动生产等同于体育健身,现在,人们对科学健身的追求已经日益强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说,“即将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旨在15年规划一个强壮的民族,而公共体育设施的大发展与大开放则是践行‘人民体育为人民’宗旨的需要,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借奥运之力强全民之体

在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健身场,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几岁的幼童,无不在健身器上“挥汗如雨”。市民张大爷是这个健身场所的忠实“粉丝”,他滔滔不绝地说,自己每天5点钟起床,整理一下便赶往健身场所,每天运动运动,不仅强身健体,而且愉悦心情。一位正在锻炼的中年人表示,奥运会后,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奥运精神时刻激励着自己,所以总是感觉每天都热血沸腾,并且跃跃欲试。

在上海,2008年9月1日竖立起了“健康之路”雕塑。据悉,迄今上海已建立25条约35公里“万步健康路”,健身路的建设还将陆续开展。“万步健康路”的建设,是政府性的投入,是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付诸行动的基础。

奥林匹克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以体育育人,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一个即便拥有再多奥运金牌而国民体质孱弱的民族,在体育上的得分依然只能是“不合格”。

“一人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世界动则世界强。”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习斋这样讲道。奥运会是一个契机,它把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和文化素质渗透到关心和参加奥运事务的每个人心中,把人人参与的群众体育活动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把广大群众关注奥运、支持奥运的热情转化为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的活动中去。

“于8月8日开始的第一个全国全民健身日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而且我们很快将公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全民健身条例》。”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全民健身日的设立,绝对是一个里程碑,这既是对中华民族实现百年奥运梦想庄严时刻的最好纪念,也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价值和社会功能的需要,意义深远。”

联合国首个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1世纪的健康是人的权利与尊严,也是人的财富与文明。健康权是生命权之一,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之一,全民健康最需要全民锻炼。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说:“北京奥运会之后,广大群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会更理性,参与意识会更自觉。作为群众体育职能部门,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健身,把握‘全民参与健身、惠及百姓大众’的工作原则,实现全民健身群众参与数量的最大化和根本利益的最大化,推进群众体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实现‘每天健身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