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

2009-08-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60年却具有划时代意义。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样一条伟大

正确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篇章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我国改革从农村起步,渐次推开。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在沿海,创办了经济特区。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冲破了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左”的思想,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到对外开放;从墨守成规转到大胆改革。全国人民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短短数年,农村巨变,城市兴旺,气象一新。这些变化有力地说明:只有坚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把经济搞活,把生产搞上去。党的十二大首次鲜明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庄严地宣告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改革全面展开和纵深发展,奠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从1984年10月到1992年10月,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尤其是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这一时期,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在理论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框架的基本形成。从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到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确立。这一时期,不断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从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上明确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形成。

推动科学发展,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步伐更加坚定自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成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进的宝贵财富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这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珍贵的理论财富,也是指引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走自己的路”,最主要的就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并把它作为提出科学理论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脱离这一基本原则,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的。我们为什么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别的道路;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而不能照抄照搬其他政治制度;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而不能走回头路;.根本道理就在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开辟出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符合我国实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脱离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谈不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现代化。

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会背离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但如果忽视本国国情,教条化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又会扼杀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科学的态度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也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探索形成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先富带动共富的社会发展道路等,就是坚持这一科学态度得出的宝贵果实。这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胆开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步伐就无法迈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无从产生。解放思想,我们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打破了“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脱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的片面认识,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开展了股份制改革;破除了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发展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些解放思想的成功实践,揭示出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不断符合变化着的实际;核心是打破教条主义、姓“社”姓“资”的束缚,冲决一切禁锢思想的牢笼;根本要求就是要不断与时俱进,不僵化、不停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共建共享的改革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之所以使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其经验就在于坚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的经济运行机制。这种经济体制,既可以提高效率、激发活力,又能够体现公平、注重协调,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创造力得到了释放,财富不断涌现,那种凭票供应、为温饱发愁的短缺经济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经济权利得到尊重,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更加多样,个人的选择性、独立性明显增强,那种个性压抑、一切依赖单位和身份的社会一去不复返了。通过市场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探索实践,我们党得以更加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更加科学合理地驾驭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这是我们能够成功抵御各种经济风险考验的力量所在。

30年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展开和推进,其根本经验就在于坚持共建共享的改革方式,使改革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改革的试金石。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我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上下同心、全民推动的生动局面,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显著成就。实践表明,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让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改革就会失去最根本的动力。

坚定不移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动,面对国内外各种危机和挑战,在新形势下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成功经验,如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在重大方向上保持清醒的认识,这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健康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功,靠的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现代市场经济早已超越了极度放任自流阶段,宏观调控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市场是资源最基础、最有效的配置手段,已为人类历史实践充分证明。继续坚决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更是由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向深层次发展和改革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所决定的。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还没有充分理顺,不少领域该引入市场机制的还没有引入,有的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行为还存在,由改革不完善、不配套带来的各种矛盾还没有消除。因而,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根本之路还在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表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既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更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抓住机遇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发展。因而,应对危机与加速发展方式转变是统一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是统一的,加大投资与改革体制是统一的,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也是统一的。走科学发展之路,既是应对危机的治本之策,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久之策。

坚定不移地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从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来看,只有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看,只有更高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和谐社会始终不能松懈。

新中国6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扬民族复兴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继续“啃”改革的“硬骨头”,不失时机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的新的重大突破,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体制保障,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探索的新的历史篇章。

(执笔:蒋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