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9-08-1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关于文化本义的新阐释

曹文彪在《学术研究》二○○九年第六期撰文认为,文化应该从其词语构成出发理解为文的演化,这个演化表现为文的内化(或教化)与文的外化(或创化)这样一个两者紧密相关的、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这一新理解不但有助于把有关文化的各种各

样的理解有机地统一起来,而且也有助于厘清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同时,毫无疑问地还会对文化研究以及文化建设与文明建设产生莫大的助益。比如,在今天,讲到文化时,人们不是强调它的以文教化的含义就是放大它的以文创化的含义,事实上,把这两个过程分离开来的做法,会导致文化一词含义的分裂,并且因此会对文化建设事业造成损害。其实,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它既包括文的教化或文的内化,也包括文的创化或文的外化。只有做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文化建设向前推进。

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再思考

刘昕杰在《社会科学研究》二○○九年第四期撰文指出,中国法律史学科是在以西方法重构中国法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是一种“西方法在中国的历史”的研究,忽视了中国法本身具有的多层次、多向度以及模糊性的特点。中国法律史的研究对象应当转向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约束人们行为的是什么”和“约束纠纷裁断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上来,强调对中国法历史的描述性微观研究。与之相对应,中国法律史的研究素材应当在对成文法律研究的基础上,更广泛地使用诸如地方司法档案等中国本土素材来描述中国法在历史实践中的真实面貌。从而将中国法律史定位为研究“中国法的历史”,而非“西方法在中国的历史”。

从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语言与编校质量现状看我国“核心期刊”遴选

陆建平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二○○九年第四期撰文认为,“核心期刊”遴选以“载文量”、“被引率”和“影响因子”等文献应用指数为量化测度指标,突出期刊的影响力,科学性明显。然而,将期刊编校质量评价指标排除在“核心期刊”的遴选条件之外,其合理性值得探讨。我国“核心期刊”语言与编校质量的现状在于:“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中的语言与编校质量问题,不仅大大超过了期刊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可容许范围,而且已经或正在造成我国学术思想的国际化误读和歪曲。因此,将期刊质量评价指标排除在外的“核心期刊”遴选条件亟待修改,文件上重视编校规范、实际上放任编校差错的“来源期刊”评选必须调整。

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

张其学在《广东社会科学》二○○九年第四期撰文指出,文化安全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文化安全的视域下重新省思民族传统文化,理清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作者指出,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保障;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身份认同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切实的价值基础;从国家软实力的角度来看,民族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和核心,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对于确保文化安全意义重大;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民族传统文化是文化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建设好一定的文化生态,是维护一定的国家文化主权和发展权等文化安全的需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