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山南北映和谐

2009-08-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通讯员 程晓飞 李祥君 我有话说

“戈壁掀开新天地,荒漠也能变家园”。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发展驶入快车道。新疆军区广大官兵转战天山南北,为各族人民屡建奇功,让丝绸古道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气贯长虹谱壮歌

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从“死亡之海”罗布泊穿过。新疆军区某师上千名官兵

受领任务后,奉命开进茫茫戈壁大漠,担负“西气东输”管道伴行路工程建设。

施工地域环境艰苦、气候恶劣。每年4到6月是大风季节,特别是一遇沙尘暴,外面天昏地暗,帐篷里沙尘弥漫。6到8月又是酷暑季节,气温高达42℃,帐篷内的温度超过50℃。官兵们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许多战士身上起了痱子。但只要一上工地,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甩开膀子抢着干,谁也不甘落后。

在决战6.15公里库木塔格大沙垄工程时,官兵们展开了艰苦的攻坚战。工程一处处长张军生带领大家吃住在沙山,经过40余天的艰苦奋战,终于拿下了这一“卡脖子”工程。

该师工兵营道路连排长牟哲峰病重动手术后不久,爱人上班时又不慎轧断了手指,家中生活无人照顾,亲戚几次打电话催他回去。他含着热泪给家人说:“这是国家重点工程,出不得半点差错。我是排长,不在施工现场,万一出了问题我怎么向组织交待。”牟哲峰带领测量组,始终奔波在施工第一线。

“不毛之地”铺银线

丝绸古道上的干沟,被称为“死人沟”,方圆几百里渺无人烟。这里常年刮大风,环境异常恶劣。

初冬时节,某师接到施工命令后,师领导带领师直工兵营和一个步兵团经过三天三夜艰难跋涉,抵达干沟腹地的作业现场安营扎寨。

一天夜晚,某步兵团官兵们睡得正香,忽然狂风大作,帐篷被连根拔起,战士的衣服和被褥被大风卷走,部队被吹散,直到天亮才将人员收拢齐,但衣服却刮得无影无踪,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一天后,救援物资运到,战士们迫不急待地穿上衣裤就上了工地。

施工期间,生活物资和饮用水要从3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有时遇上道路中断和大雪封山,常出现断水断粮的现象,但大家照样坚持作业,工作热情丝毫不减。

奋战一冬一春,该师官兵修便道300公里,挖掘管道250公里,完成土石方近380万立方米,提前三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一次验收合格,受到了自治区、新疆军区和西北石油指挥部的通报表彰。

大漠戈壁架“金桥”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某高炮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常常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先后完成了亚欧光缆施工、南北疆光缆施工等重大工程,在天山南北为边疆各族人民架起了5000多公里的“信息金桥”。

新疆有世界著名的“达坂城风区”、“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而红军师官兵在这里与狂风沙浪进行过数次较量。这些风区经常是八九级大风,最大风力达十二级。狂风将施工部队住的“地窝子”吹毁,帐篷刮倒,官兵们只好趴在地上避风。

数日的大风,把施工部队3000多人的帽子刮跑,30多顶帐篷被吹得无影无踪。可是,等风稍小些,官兵们又上了工地,他们把剩下的床单撕成布条,缠在头上,在眼部处挖两个小洞,戴上风镜,继续施工。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计划90天完成的800公里亚欧光缆施工任务,红军师仅用了30天就以“优质、高速、安全、低耗”的标准全线完工,创造了中外通信建设史上的奇迹。

盛夏的吐鲁番,像着了火一样滚烫。2001年8月,某高炮旅数千名官兵在这里进行光缆施工。二营官兵有一块7公里的盐碱结石地,十字镐抡下去只能砸出一个小白点,330多名官兵整整挖了10天时间。为了“啃”掉这块硬骨头,他们每天在地表温度高达50℃以上的工地上奋战13个小时。战士程平指甲盖被大锤砸伤,血流不止,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劳动中。

万古荒漠变绿洲

柯柯牙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柯柯牙”维吾尔语的意思就是“黄土台”,由此不难想象它曾经的荒凉与贫瘠。

谁曾想到,这块直逼生命的恶劣土地,能够在军民的手中开辟出一方乐土,并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入“全球500佳境”。

从1985年开始,阿克苏驻军官兵克服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改善生态环境”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为确保造林数量和质量,驻军官兵采用机械造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办法,达到了每年绿化800亩的进度。他们还结合土壤特点,科学地选配抗旱能力强的优良树种,有效地保证了存活率。

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志愿兵赵西娃,在柯柯牙的工地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和新婚的妻子在这里栽下了一棵“同心树”。从那以后,新团员入团、新党员入党和新兵入伍时,都会在柯柯牙规划林区栽下一棵杨柳;每年老兵离队,总要依依不舍地来到这里,再挖一段排碱渠。而今的柯柯牙生态面积已达13万多亩,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和田这片神秘的土地曾经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古尼雅文化,美丽的古尼雅城在唐代就因“城傍花木似洛阳”而享誉华夏。然而,无情的风沙却让这个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消失在了无边的大漠中。

正当和田面临古尼雅城同样命运的时候,党领导广大军民展开了气壮山河的和田保卫战。截至2007年底,和田地区部队种植红枣1万亩,防沙林1万亩,人工林面积比1997年整整多了23倍,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和田奇迹”。

“天山南北根连根,珍珠玛瑙心贴心”。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新疆军区先后投入兵力340万个劳动日,机械车辆11万多台(次),组织参加了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如今,一条条铁轨铺向城市乡村,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根根“银线”连通千家万户,八千里气龙穿越神州。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面貌日新月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