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国学”凝就大学的精神气质

2009-08-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宋婕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我有话说

环室充栋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的《四库全书》等古籍,显得古朴厚重;多姿多彩的书法国画作品,漫溢着灵动的道韵仙风;清扬的古琴,传达出华夏文人雅士的逸兴深致;身着传统服装的学生演绎的茶道,淡雅中透着醇厚……记者来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研究所采访时,情不自禁地为这里弥漫着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所吸引。

在这所广州市属的职业院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召开了几次全国规模的与国学有关的会议:去年6月,国际儒联“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该校召开,众多国内儒学名家云集于此研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对该校的国学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12月,广东古琴研究会广州分会在国学研究所揭牌成立。与此同时,为纪念琴学大师杨新伦先生110周年诞辰暨弘扬岭南琴文化,该校联合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与广东古琴研究会,举办了“琴韵清华――全国古琴名家音乐会”,包括李祥霆在内的十多位著名琴家登台演奏。这是广东高校、也是岭南首次举办全国规模的古琴盛会。

为什么这么高层次的活动会在一所职业学院举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国学教育在学校的发展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在全国职业院校中首创国学研究所

坐落在云山麓水怀抱中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文化塑校”作为治校理念之一,与“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并举,致力于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及健全人格的新型高职人才,而国学教育成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正如该校李训贵校长所说,现代职业学院,不再是生产纯粹的劳动机器,而是造就具有超越工具意义的大写的“人”。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由原4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而成。面对办学转型中的艰难和观念碰撞中的痛苦,以“文化”来统领学校、凝就大学的精神气质成为校领导的选择。新校成立之初,原深圳市副市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小兰以一场精彩的国学讲座引发了一次学校办学理念的飞跃,其精辟独到的见解引起了学校上下的共鸣:重振国学,关乎文化自信的恢复,关乎国民素质的提升,关乎和谐社会的构建,关乎国人创造力的激发。

2006年9月,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国学研究所应运而生。吴小兰出任名誉所长,叶选平、张岂之等担任顾问。国学研究所确定了以普及国学知识为基础,以开展国学实践为核心,以提升师生整体人文素养为宗旨,并带动国学的应用型研究的国学教育方针,在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国学教育推广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新途径。

将《国学精粹》列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

将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通过开设《国学精粹》必修课及相关选修课,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这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国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国学研究所探索出了理论精粹与书画琴茶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致力于向学生传达国学的魅力和先贤的智慧。实践课教学围绕礼教、诗教、乐教展开,为学生开设经典诵读、礼仪、茶艺、书画、古筝、古琴等各类传统才艺实践班,还定期举办经典诵读大赛、琴茶雅集等国学实践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修习的内容与形式。

为将课程打造成精品,该校先后聘请了40余位名誉教授及客座教授,既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教育家、国学专家,也包括省内外著名书画家、古筝、古琴演奏家、古陶瓷玉器鉴赏师。他们或亲自为学生授课,或在该校品牌文化栏目“城市国学讲坛”中开坛论道,将传统文化精髓更深更广地传达给全校师生乃至于社会当中的国学爱好者。到今年6月,学校已举办国学讲座57场,根据讲座内容整理的《城市国学讲坛》第一、二辑已结集出版。

“背一部国学经典、读一本国学参考书、听一次城市国学讲坛、进行一项国学实践活动、写一篇接受国学教育的心得”,这“五个一”是国学研究所对学生修习课程的基本要求。灵活的课程教学方式,高水平的师资保障,完善的课程质量监控,让古老的国学鲜活起来。

让国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国学不仅需要老师带进课堂,更需要学生带出课堂。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一批热爱并乐意践习国学的学生涌现出来,在国学研究所的指导下,成立了致力推广国学的学生社团――国学经典讲习团、清心茶艺社、筝韵社等。

国学经典讲习团以“亲近圣贤、净化心灵、服务社会”为宗旨,围绕“讲”与“习”二字,开展了多种学习和交流活动:他们定期进行“国学有奖知识问答”,承办国学讲座,举办社团交流会,不仅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国学,还组织义务教学队到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茶艺社的同学内修茶道,外练茶艺,在学校组织的各类国学活动中,他们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以及大方得体的招待无不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2007、2008两年的广东省茶艺师技能大赛中,这个“茶龄”不长的团体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采收获了多个奖项。筝韵社成立时间最短,但社员们乐学勤操,在国乐的熏染中成为国学推广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活跃于校园内外的国学社团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国学学习和普及的队伍中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在这些青年学生当中继承下来、传播开去。

积淀校园文化底蕴,凝就大学文化气质,是该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深层追求,为此,国学研究所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国学实践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是每年全校性的盛大赛事,目前已成功举办了3届,促成了诵读经典良好氛围的形成。“书画笔会”是国学教育的重头戏,知名书画家们泼墨挥毫,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大家风范,体会中国书画的深厚意蕴。“琴茶雅集”是该校国学实践的又一亮点。早在2006年,该校就与广东古琴研究会联合开展“古琴雅集”等活动,将古琴音乐这门阳春白雪带进了师生的课余生活。

要让国学走向社会,对中小学教师,乃至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人文素质培训是重要途径。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支持下,该校承担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开设了中国古代艺术欣赏、中国书法实践、国画实践、中国经典文化导读、茶艺理论与实践、古筝演奏技巧等10门课程,聘请名师、名家授课,希望借此将国学研究所提升为高水平的、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训基地。去年9月,“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在该校正式挂牌成立。

借“国学”彰显“文化塑校”理念

国学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该校通过“国学”彰显着“文化塑校”的理念,构筑起沟通的桥梁,搭建了广阔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2007年12月,该校国学研究所被国际儒学联合会接纳为团体会员。2008年7月,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中华管理智慧学会组团参观该校国学研究所,对其特色赞赏不已。2009年1月,香港专业教育学院葵涌分校教师团来校访问,在国学研究所亲历了两天的中国文化探索之旅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折服,4月初又派出学生团接受国学培训。今年2月,李训贵校长率该校国学交流团参加由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青年学院等机构共同举办的“联校普通话朗诵交流会”,李校长以《文化和教育》为题致开幕辞,引起了穗港两地各界人士的共鸣。3月,李校长出席“海峡两岸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论坛”,并以《国学教育: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探索》为题作大会报告。该校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同。

3年来,该校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使古老凝重的国学走出了象牙塔。丰富、高雅的国学教育与实践改善了师生的人文气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的软实力。在去年举办的“广州市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中,该校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分获团体三等奖、个人二等奖、优秀奖和最具潜质奖,他们出众的精神气质更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近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8%,位居全省前列,国学社团的同学尤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原因也许我们可以在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会议一位代表的博客中一窥端倪:“我没想到,一个由普通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组成的志愿者,能够为会议提供这样全面、这样周到的服务。这当中除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还有孩子们通过接受国学教育所收获所焕发出来的不尽爱心。”最近,该校“国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国学院”,国学教育将在更大的平台上培养更多具有本土文化自觉和中华精神品格的、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化育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期待着更丰硕的收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