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可贵的种子精神

2009-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本报今天刊登的“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事迹的报道,展现了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李登海用三十年的艰苦探索,创造出中国玉米高产的奇迹,为中国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像一粒种子,扎根于大地,繁育出硕果。

我们要学习李登海的创新精神。面对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

距,李登海首先想到的是自主创新和超越,“美国的农民能办的事,中国的农民也能办到。”这句话的背后是敢于创新的勇气,更是奋发图强的底气。

我们要学习李登海的务实精神。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农业科技更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了加快研究进度,李登海和同伴们奔赴海南租种荒地、开辟实验田,处处亲历亲为,长期以基地为家,最终为新品种的培育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我们要学习李登海的进取精神。李登海不仅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突破,还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不断努力。在培育出高产玉米品种之后,李登海并没有止步,而是积极探索中国种子产业化道路;同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他还不断奔走呼吁,最终促成了我国种子产业的第一部法律《种子法》的诞生。

我们要学习李登海的吃苦精神。虽然身价过亿,但李登海吃穿用度仍处处体现出节俭淳朴的本色,吃农家饭、乘公交车、穿工作服。对个人享受毫不在乎的背后,是一心一意钻研玉米育种,是对工作孜孜追求的忘我精神。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实现全民温饱的巨大成就,但我国农业基础差、底子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还需要千千万万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作出更多的努力,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技的种子一旦萌芽,就会产生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科研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只要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像李登海那样,发扬默默奉献的种子精神,勇于超越、不断创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