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使人才脱颖而出

2009-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陆海燕 我有话说

在2008年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学生自行设计制造的“吉利星”赛车荣获得了大赛唯一一个“最佳设计奖”。

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徐铭、曾春晖等学生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中,分别获得北京市一、二等奖。

最近,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CAD专业一个班16名

毕业生全部被吉利汽车研究院高薪聘用。此前,这16名学生在吉利汽车研究院学习实践期间,国内多家汽车制造集团曾先后以类似于拍卖行里的竞标一样,试图高薪争抢他们。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并非国内著名大学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也不是国立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他们只是北京吉利大学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众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中的一个小小群体。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北京吉利大学的毕业生却备受市场青睐,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9%以上。“这源于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北京吉利大学一直以来的追求”,校长江树人很自豪。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江树人常说,学校是培养人的,学校要做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这三育人都非常重要。在文化育人这一块我们是非常重视的。他曾经提出“要把学生留在校园,引进课堂”。

留在校园就要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校每周三下午都要为全校学生举办一次学术讲座。讲座主要有两个系列:一个系列是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另外一个系列是自然科学概念系列讲座。主要由学校的教师来讲,每次讲一个半小时,很受学生欢迎。江校长说:“只要我在学校,每一个讲座我都参加。”

据介绍,目前吉利大学已经有一百多个学生社团,军乐队、民乐队、话剧队、舞蹈队、书画艺术社等都成立起来,学生参与非常踊跃,而且学生的水平都很高。比如说军乐队刚组织起来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出去演出了,现在成为一支拥有四十多人的军乐队;每到开运动会、开学典礼的时候,军乐队就会出来表演。吉利大学的舞蹈队、声乐、话剧等社团的表演水平也都很高。曾经把他们组织起来到外面去演出,大家都感到很吃惊。而一台好的演出也是增加学生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在体育运动方面,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很大。学校的乒乓球队前不久获得了北京市高校冠军,篮球获得了亚军,足球得了第三名。通过很多有益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让学生身心都得到锻炼,既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成功地将学生留在了校园,引进了课堂,许多学生家长纷纷表示,把孩子送到吉利大学很放心。

“企业办学、专家治校”成为品牌助推器

所谓“企业办学,专家治校”,本质上就是治理结构创新。有专家曾指出,但凡没有好的大学治理结构及其机制,就没有好的大学管理;没有好的大学管理,也就办不好大学。北京吉利大学首先依法办事,依法治校。集团董事局要求依照《私立大学促进法》,建立结构合理、运作规范的校董事会制度。其次,学校的创办者和管理者从结构上分开,事关学校全局和战略的,由校董事会决策;而学校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则由校长领导下的校领导班子负责,从而确保了学校治理机制的相对独立性,也就是俗话讲的有职有权,这就决定了大学治理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率。第三,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均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原校级领导等,作为学校举办者的吉利集团,从没派集团领导人的任何一个亲属到吉利大学来工作。

校长江树人教授曾在中国农业大学工作了几十年,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博士生导师,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做到校长的职务,有着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常务副校长刘华松教授在荷兰拿到博士学位,在国外工作了很多年,对国外高等教育非常了解,又在私立大学领域工作时间较长,对私立大学的特点、规律比较熟悉。今年又从北京大学把北大的副教务长、化学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博士生导师李克安教授引进到吉利大学,担任副校长,主管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工作。李副校长既是化学领域的专家,也是著名的教育管理专家,曾在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副教务长的位置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

江校长还告诉记者,为了对“企业办学,专家治校”更全面地解读,特别是在学院层面的教育教学和全面管理工作中,还要加上四个字,就是“教授治学”。吉利大学的师资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支队伍组成的,专职教师有四百多人。该校充分享用首都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和北大、清华、中国农大等诸多在京院校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聘用他们所需要的教师。而今吉利大学的专职教师队伍,每一个学科方向都有一到两名资深、有影响的年长专家学者做带头人,加上中青年的群体,构成强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比如,新闻学院的院长曹绍平教授,早年北京大学毕业,在新华社工作了一辈子,从新华社副总编辑的位置上退休下来,然后到吉利大学当院长。原全国人大办公厅秘书二局局长王培英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批法学研究生毕业,参与了全国人大很多立法,吉利大学将他请到吉利大学法学院做教授。像这样的精英人才,吉利大学一年间就引进了几十名。

此外,“企业办学”在“产学研”的结合环节,不断走出一条特色创新之路。

第一,企业支持学校,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和实践环节;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作为学校的教学案例、学校也经常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给学生上课;企业的最新技术、管理瓶颈等问题为学校提供了最直接的教案和科研题目。第二,学校支持企业,学校为企业员工的进修、短期培训提供平台;学校承接企业的研究课题。第三,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相互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课题组,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优势互补,效果显著。

北京吉利大学校长江树人坚定地告诉记者:“就是要为学生更好、更快地走上社会搭建一条快速、便捷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在这里实现腾飞之梦想。在吉利大学,只要用心观察与体会,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活力,处处有精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