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风”建设助推高校党建科学发展

2009-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国林 我有话说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思路,对于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和建设具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三高”大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校党建科学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提高“

促三风、建三高”认识是党建工作着眼点

“三风”是提升育人质量的软环境建设,而“三高”则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硬指标。“三风”和“三高”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它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影响着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前途命运。

优良校风是推进“三高”建设的基础。校风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有学者将校风形象地比拟为“泡菜坛”、“大染缸”,意在凸显校风对于提升一所学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性。同时,“三高”既是一所学校优良校风的外化,更是高水平大学的表征。推进“三高”建设,必须紧执校风建设之牛耳。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优良校风建设,对于“三风三高”建设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优良教风是推进“三高”建设的保障。教风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作风。有优良的师资队伍,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才有高质量的学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有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广大教师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如果广大教师的政治觉悟不高,受市场经济影响过多,只教书不育人,只把教书当作谋生手段,不把育人当作事业去追求,就会直接影响到“三高”建设的效果,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也会大打折扣,更会辜负党对于高等教育事业所给予的期望。因此,推进“三高”建设,培育优良的教风,特别是建设一支平心静气做学问、为人师表带学生、恪守职业操守的师资队伍,对于“三高”建设至关重要。

优良学风是推进“三高”建设的前提。学风是学生学习的风气,是校风和教风的生动体现。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在教学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老师的正确引导当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最终还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自觉接受教育,自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开放性的今天,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着挑战:一些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思想意识浮躁,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尚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不能平心静气地对待自己的学业,甚至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是教育的终端效果,学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未来。因此,学风建设是推进“三高”建设的前提条件,是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话题。

增强“促三风、建三高”能力是党建工作着重点

优化“三风三高”的平台,增强“三风三高”的能力,把握“三风三高”的着重点,就是要形成一个统筹协调的联动机制,而不是各自为阵,顾此失彼。努力形成党政合力、党群合力、干群合力和师生合力的局面。

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应当说,“三风三高”就是我们抓党建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三风三高”建设中,高校领导班子起着主导作用。他们处于“三风”的“风口浪尖”和“三高”建设的前沿阵地,是确保“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抓意识培养。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方向,着眼于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党的坚强领导总揽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以优良的领导作风带动“三风三高”建设。二是抓学习提高。要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高校工作的指导思想、领导干部的思维习惯、工作方式和从政准则,能够切实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追踪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用前沿的理论成果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三是抓能力塑造。要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力,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能力,统筹协调人才培养的能力,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外化为以改革创新的具体行动,切实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提倡术德并重。在“三风三高”建设中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术德并重,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有资格从事教育事业。一要善待学生。教师只有把自己人格品操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二要精通业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精通业务,肯于钻研,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把最新的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三要忠诚职业。培养教师对职业的忠诚度,就是要求教师不能把职业当作兼职,把本职当作“副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要不为私利所扰,不为名利所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加强组织建设,凸显凝聚力。只有组织健全了,基础牢固了,党的事业才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是强化党员意识。要切实培养、不断强化教师党员的党员意识,使教职工党员真正成为“讲台上的旗帜,校园里的路标”。二是抓典型示范。要切实把知识素养与思想品德,学术造诣与管理能力,学历资格与工作实绩紧密结合起来。三创新组织载体。要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载体,使之成为凝聚广大教师的阵地,展示科研成果和先进骨干风采的平台。(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