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见证新中国60年文艺繁荣

2009-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宏伟 我有话说

图为《百花》剧组采访乔羽

正在北京电视台热播的20集大型电视文化纪事片《百花》,是北京电视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片,该片以时间为主线,分为“文革”前17年、“文革”十年和后“文革”时代以及改革开放30年几个部分,是对60年来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一次深情梳理。

相对于中国五千年的浩瀚历史,新中国60年的发展史也许显得有些短暂,但它创造了人类物质和文化发展史上的惊人奇迹。在这60年中,新中国文艺发展纷繁复杂,要想梳理出清晰的叙述脉络,必须要有丰富的社会史和文艺史方面的知识。而面对新中国60年文艺浩瀚而丰富的内容,如何取舍相信是任何一个创作者都要面对的最大难题。《百花》的创作者们独辟蹊径,通过与活跃在电影、电视、歌舞、音乐、戏剧、文学各个领域的近300位老中青三代顶尖艺术家的对话和采访,通过这些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讲述,再辅以珍贵的影像资料和生动的旁白解说,为我们奉献了一幅兼具宏观气韵和微观细节的新中国60年文艺发展长卷。

作为一部以人物为主要表现的纪事片,我们从《百花》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首先,《百花》是对老一代艺术家艺术成就的“抢救”和记录:对于那些建国初期就已经脱颖而出的艺术家来说,他们伴随着共和国的历程走过了自己的人生之旅,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成就,他们的思想和绝活儿还没有完整地传与后人。《百花》剧组的工作人员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聆听他们的教诲,记录他们的心得,为人们留存了众多富于艺术和历史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其次,《百花》是与年富力强的中年艺术家和学者们的一次深度对话:目前活跃在文艺舞台的各个领域的中年艺术家和学者们,见证了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这些中年艺术家往往在十年动乱中错过了最佳的求学时机,但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勤学猛补、勇于实践,成长为新时代的文艺主力军,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从文艺的视角透视了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最后,《百花》还通过与年轻艺人的交流,向观众展示当代文艺发展中最活跃、最时尚、最青春的部分,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和年轻的观众发生了深度共鸣。可以说,《百花》是一部关于文艺和岁月的叙事佳作,它强调空间和时间,强调文化源远流长,强调文艺发展是民族的精神史。有空间感,有时间跨度,有文化内涵。

《百花》的创作团队曾制作了好评如潮、至今仍在滚动播出的大型音乐纪事片《岁月如歌》以及大型选秀节目《红楼梦中人》,这个团队不仅广聚人气,还具有扎实的案头功夫、丰富的编导经验和强大的凝聚力。同时,《百花》还得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作家协会等的大力支持,中国文联下属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等多家协会作为协拍单位,这使《百花》在资源占有和对60年文化发展的认识和把握上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因此,我们不仅在《百花》中看到了许多独家的资料,还感受到了视觉和听觉所呈现的艺术魅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