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近受阅部队

2009-09-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草地上,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绿色房屋;

操场上,一排排整齐的绿色、白色、蓝色或迷彩色的身形;

这里是直线的世界,这里是秩序的世界;这里是阅兵村。

“我们是代表,我们是标杆”

战士包春阳觉得自己身上快要着火了。

紧绷着的右腿如同挂在自己身上的一

个石条,重得仿佛要把他整个人都拉倒在地,一种难以遏止的痉挛感“突突”地从心里往出冒。

3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中队的“端腿王”诞生了。

正步端腿,对于每名经历了基本训练的军人来说,都非常熟悉――它是步兵正步训练的基本动作。但是,在阅兵村,这些军人们,这些从万千军人中精选出来的优秀的幸运儿们,正把它当作一个极限动作来练。

把一个动作做得完美到极限――与包春阳一道,阅兵村里成千上万准备受阅的军人们,正在为这种完美付出代价,追求这种极致!

“我们就是要追求完美,这是中国军人的形象!”包春阳从不认为这是自己个人的形象问题,要是走不好,在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面前丢了脸,回去还能向战友们交代吗?!

把全身都绷紧站直,2小时不动,4小时不倒,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挑战?

数百人,军姿、步幅、步速、抬腿高度、转头、操枪完全要处在一条线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挑战?

一条条细细的白线,从头到脚标出了这些军人的姿态,1厘米的误差,在这里也显得是那么的突兀。

“我们期待在国庆节的阅兵式上,为世人交出我们最完美的答卷!”包春阳所在的方队方队长王贺权,也是他们部队的副师长。为了带出一个完美的步兵方队,这位副师长每天在训练场上与战士们一道训练超过10小时,已瘦了10多斤,被战士们赠以“方队第一兵”称号。

与包春阳这样的步兵相比,驻在另一个阅兵村的战略导弹方队的驾驶员教练、四级士官李涛面临的是另一种挑战――数十吨重的大型导弹车,要排成精密的方队整齐通过天安门。

“每辆车光轮子就有20个。”李涛说,虽然他开导弹车10多年了,但如此精确地控制速度,标齐,卡距离,都是全新的挑战。“不过,我们战略导弹能打出100%的成功率,受阅也一样能100%的完美!”

在这个阅兵村,代表着中国军队机械化程度的车辆方队的驾驶员们,正驾驶着各种战车,导弹车、炮车、装甲车、雷达车……准备着为共和国60周年庆典献出他们最严整的队列和最崇高的敬礼!

高科技部队,高科技的阅兵训练

如果以“代”论,张光忠所率领的战略导弹方队的训练辅助器材已发展到了第四代:从秒表计时、拉绳标齐到如今的激光、电视测速测距和自动计时装置。

训练从来不仅是严格和高标准两个词所能解决的。张光忠说,注重发展训练辅助器材,正是方队训练突飞猛进的巨大助力。

作为教练员,李涛不光要在训练场上忙。一下训练场,他就要打开那套专门开发的“训练管理软件”,分析每天的训练成绩。

这套由官兵们自己开发的软件,可以自动把每人每天的训练成绩记录下来,生成表格、曲线图。“我们可以由此找到每个人在训练上的短板,开展针对性训练。”

每月被软件排到最后2名的,下月就成了替补队员,这可不是小事。因此,关注和使用软件的决不是李涛一个人,每一位参训官兵都非常关心自己的那条训练曲线――当然,也关心别人的。

从过去的人眼观测到激光、电视测距、标齐,从卡秒表到绝对精确的自动计录,无论是在徒步方队还是车辆方队的阅兵村,过去手工的监控评估方式已完全被现代化的光电评估器材所取代。像战略导弹方队这样发动官兵自己开发软件的,也不是一家两家。赵宇辉所在的某型地空导弹方队,就开发了一套车辆方队训练监测考核系统。

“0.3秒,一眨眼的时间,就分出了优秀和不及格。”赵宇辉说,这样的精度,也只有激光这样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测得出来。而他们方队的这套系统,可以在训练现场实时显示成绩:“每一趟训练,都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调整,这样效率就高得多了。”

实际上,这些器材还为赵宇辉节约了人力:“以前几十个人围着看,现在只要3个人就够了。”

不光是训练辅助器材,整个阅兵村的管理和训练,都被科学地“流程化”了。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受阅流程,被分解成了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又被分解成若干动作,每个动作再分解成若干要素……

“对照流程,规范操作,大家都心里有数。”某型反坦克导弹方队政委夏彪说,方方面面的流程化管理,使阅兵训练和管理成为一个整体,像机器一样严丝合缝地运行,非常高效。

阅兵村:方阵柔情

“亲爱的小芳:此刻,你收到的是一封特别的‘情书’――这是我一群战友集体写给你的‘情书’……”

来自南京军区某型火箭炮方队官兵们的女朋友们,近期多数都收到了这样一封特别的“情书”。

“到阅兵村后不久,我们发现有些战士情绪有波动。”方队政委徐华军说,一谈心,才知道是和女朋友产生了感情危机。

“出现了好几个后,我们感觉到这事需要引起重视。”徐华军和方队的政工干部们对症分析,结论是因为小伙子们不会说话,得罪了女朋友。

“阅兵训练任务重压力大,加上保密需要,加上他们又年轻,不会说话。”徐华军说,但是官兵们在这里艰苦训练,作为组织,不能坐视他们付出不必要的感情上的代价。

于是,一封题为《军礼献给你――我们的小芳》的“集体情书”,汇集了包括徐华军这位“叔叔辈”的智慧和几位年轻政工干部感怀经验的结晶,新鲜出炉,发给了那些产生了“感情危机”的官兵们。

“每封信上,我们都打印上那位战士的照片,还要求他写上一句真诚的话给女朋友。”令徐华军意外的是,许多没有发生感情危机的官兵,也来要这封情书――防患于未然嘛!

在直线加方块的阅兵村里,有意思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在第二炮兵某型导弹方队,“阅兵村故事会”已厚得快够上成书了。官兵们自己总结的“阅兵村十八怪”,被配上漫画,用彩色打印机打印了出来。而在成千上万人聚集的阅兵村里,几乎天天都有“集体生日”上演;阅兵村的生活服务中心,则在为全“村”官兵们准备馒头、面包的同时,也乐于给过生日的战友们送上特别的生日蛋糕……

从每个方队宿舍里的空调到宿舍旁的公用电话,从专为阅兵村开设的银行到超市和服务中心……在这个管理空前严格、训练格外紧张的阅兵村里,生活,如同外面的世界一样,充满了温情。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徐壮志、李宣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