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2009-09-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石文艳 我有话说

虽然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天人合一、重义轻利的传统思想,但是当代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经济学界却忽视了对人的重视和研究。关注利润,追求效益最大化,特别是“经济人”思想在经济学研究中一直占上风。尽管如此,也有少数经济学家一直坚持不懈地从事着人的发展经济学、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我国学者关于人的

发展经济学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1992年上半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道德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评价和道德规范的变化。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究竟是什么关系?“经济人”和“道德人”二者能相容吗?生产的目的和讲求经济效益能统一吗?社会公正和效率原则哪个优先?评判经济行为的标准尺度是什么?经济发展了,人是不是就自然发展了?等等。针对上述这一系列困扰人们的问题,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撰写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发表了很好的见解。在这一时期代表的经济学家有厉以宁、许崇正、曾启贤、常修泽等。其中,厉以宁在1983年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一书中对经济学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阐述,起了首创的作用。之后,他又在《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较广泛地探索了福利的含义、生活质量的意义、公平原则、个人行为合理性与伦理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且,他还在这本书中提出:人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经济研究的主体。但同时,他又指出,这里所说的“人是经济研究的对象”是指:“经济学不是单纯地研究物质财富的科学,而是研究如何增加财富并利用人们创造出来的财富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科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关心人和培养人的科学。”1984年,许崇正发表了长篇论文《论培养人的创造性精神是现代和未来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就经济发展和人的潜能的挖掘、发挥以及人的创造力充分发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1985年,他又发表了《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和形成》等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从经济学的角度,就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研究。1989年5月,武汉大学曾启贤教授的遗作《经济分析中的人》在《经济研究》上发表,在这篇论文中,曾教授首先提出“经济分析不应置人的研究于视野之外”。1992年,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在《南开经济研究》发表《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将使人获得一次新的解放》,文中提出:“从这一角度来研究市场经济,可以说它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学界对人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和探讨也是较深入的,有些观点、论点的提出,在国际上都是比较早的。

第二阶段:1992年下半年――1998年。这一时期由于中国高校的经济学教学中,大量引进西方主流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主要出现了两种占上风的倾向,一是中国经济学研究像西方经济学一样,以“经济人”的研究为主要对象。二是数理经济学研究占上风,将经济学研究等同于数学研究。所谓的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在经济学研究中泛滥,似乎经济学文献没有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就不叫经济学研究。更有甚者,有人把经济学研究完全等同于数学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学对于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研究衰落到极点,几乎没有人作这方面的研究。

第三阶段:1998年末至今。这一时期,由于印度籍美国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长期坚持经济和伦理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研究,199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受此鼓舞和影响,中国部分经济学家重新关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重新重视对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关系的研究。这一时期和这方面的代表主要有几位研究人本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和研究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以及研究人类贫困问题的经济学家:其一,人本经济学关于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这方面代表性的学者有:陈惠雄、李宝元等。陈惠雄1998年出版了《人本经济学原理》一书,主要从人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论述经济发展和人的快乐福利的关系。李宝元2006年出版了《人本发展经济学》一书,以现代经济学人本化新趋向为基本标度,提出了一切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学说,归根到底都是关于人类自身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即人在稀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下,如何在技术上挣脱自然压迫并与之和谐共处,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谐社会以与他人友好相处,并最终于内在的心智追求中获得自我超越,从而完满达成生存自由、社会自由和精神自由的总福利目标。其二,人的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这方面成果主要体现在许崇正教授的一系列关于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研究成果上,进一步阐述了关于经济选择与人的发展的密切关系;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自由选择对促进人的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目的等观点。目前,许崇正教授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已初步形成了我国国内研究人的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每隔2年南京师范大学都召开一次“人的发展经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2008年5月在《经济学动态》杂志上发表了《论当代中国人的自身发展问题》,同年8月出版了《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一书。这是一部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著作,也是他这些年来探索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成果结晶。2009年2月广西大学李欣广教授发表了《从“人的生产与再生产”看经济学的主体内涵》一文(《改革与战略》2009年2期),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重视人、依靠人,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应当充分体现经济学理论研究人的主体性。另外,有一些经济学学者从传统伦理出发,研究了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的关系。其三,关于对中国人类贫困问题的研究成果。这方面代表性的有四川大学张衔教授的研究(2007),他认为,经济增长本身并不一定能够缓解人类贫困,缓解和消除人类贫困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任务,单纯的经济增长和人均GDP的提高并不一定能自发消除机会与能力的被剥夺。

总的来看,中国学者关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者对此感兴趣,日益关注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重视“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强调经济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对人的发展的研究,提出对人的发展研究应该是经济学研究的主线和指导思想。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到目前尚未出版出一本“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学术专著。这是我们与国际经济学术界、与日本、美国经济学术界的一大差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