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攀枝花芒果香誉全国的秘密

2009-09-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我有话说

提起位于金沙江畔的四川省攀枝花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钢铁。因为这座因资源而生的城市,在不足共和国千分之一的土地上,铁的储量占了全国的近20%。但如今外地人一提起攀枝花,则不停地称赞:“嘿,那里的芒果太好吃了!”经过近十年的引种发展,芒果已成为攀枝花的特色新型产业,产品远销西安、北京等20多个地市。攀枝花市委

书记赵爱明望着漫山遍野的芒果园对记者说:“芒果已成攀枝花的新名片,没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就没有攀枝花的芒果!”

专家为芒果种植指点迷津

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这里气候燥热、土地贫瘠、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农业发展曾一直不被人提及。1996年,原农业部部长何康、中科院院士卢良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黄宗道等老专家到攀枝花实地考察。他们认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特征,以及丰富的待开发土地资源,具有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较大规模的芒果生产基地的条件。针对此情况,他们提出了《在攀西地区发展10万亩一流的优质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议》,并得到了中央和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帮助攀枝花发展芒果产业,1997年3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攀枝花市签订了市院合作协议,双方建立了多方面合作。中国热带农科院在此构建了热农科研成果推广新平台,寻找到了新的科研课题,不定期的选派专家深入调查研究,给予科技支持,并提出系列建议和论证报告,为该市农业结构调整,确立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建设热带优质水果基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思想,提供了充分科学依据。双方合作10多年来从未间断,中国热带农科院先后选派3批7人次农业专家,在该市两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

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针对攀枝花市热带水果品种杂乱,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品质差等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利用其丰富的热带种质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实力,帮助攀枝花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热带水果和热带农作物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持。

攀枝花先后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引进了20多个优良品种及种苗2万多株,并经过科学试种和筛选后,确立了吉禄、凯特等7个芒果品种为该市芒果主推品种。在1997年前,攀枝花全市芒果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80万公斤。去年,全市已建成万亩芒果基地4个,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芒果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可达2吨以上,产值8000元。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撤拉村党支部书记李德说:“种植芒果前,村里人均收入不到400元,去年全村农民纯收入人均6080元,其中,芒果收入就占一半!”在1997年前,混撤拉村农民人均收入在全省倒数几位,如今已达到全省最高水平。现在,这个彝族村庄被农业部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水果生产基地”;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称号;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培养扎根当地的技术人才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解决今后的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和保障。中国热带农科院采取学历培训、现场培训、专题研修等多种形式,为该市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攀枝花市农牧局长李春华说:“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热科院校通过设立华南热农大成教学院西南分院、与攀枝花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直接招生等方式,共为我市培养了165名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已在攀枝花的水果、蔬菜、植保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攀枝花与热科院校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80余期,共培训各类骨干技术人员1万余名。”

中国热带农科院院长王庆煌说:“市院合作结硕果,这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分不开,在攀枝花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下一步将提升双方合作,推动攀枝花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9月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攀枝花签订了市院继续合作协议,将在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联合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和攻关、指导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开展科技人才交流培训等四个方面加大合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